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发布时间: 2020-07-07
【字体:

2020628日在袁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

袁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在产业提升、项目攻坚、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和社会民生等方面务实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2亿元,增长10.7%;财政总收入40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801元和16052元,增长8.1%9.4%。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产业提升稳步推进

1.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2019年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等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先进县(市、区)称号。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4.4亿元,增长20.5%。工业用电量7.12亿千瓦时,增长21.7%。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350亿元、36.9亿元、70亿元,分别增24.5%19.7%15%。袁州工业园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功荣获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创优创新,济民可信上榜2019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金水宝片被认定为2019年江西省名牌产品;金思康药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瞪羚企业,井竹实业入选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百神药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先生共建院士工作站,寺库集团联手中科院成立AI联合实验室。大海龟生命科学在全省“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企业组二等奖。共有24家企业确定为省“科贷通”备选企业,9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进入了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库,2家企业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评定证书。

2.农业基础更加坚实。2019年,全区粮食总产达48.5万吨。农业规模化进程加快,新建富硒农产品基地6.5万亩、中药材基地3.1万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产油茶基地1.7万亩、脐橙基地1万亩。非洲猪瘟防控有力,生猪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年出栏78.9万头,年末存栏33.8万头。成功创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区绿色产品达20个,有机农产品达123个,绿色农产品面积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水稻)面积15万亩,有机面积6.7万亩。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中药材基地111 个,种植面积3.06万亩。全区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袁州现代农业示范园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洪塘农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袁州区慈化镇中药材产业强镇项目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宜春大米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袁州区中州米业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3.服务业展现新活力。2019全区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5家。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4.75亿元,增长15.2%,贷款余额843亿元,增长21%,排名均列全市第一。全区接待游客12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3.6亿元,分别增长18%18.9%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旅游产业发展论坛、袁州府春节联欢会、春计文化旅游节、慈化庙会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丰富人民群众娱乐生活。积极推广旅游商品,我区隐逸轩的智能旅行充电宝、苎麻纸雕夜灯入选为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千年红杉宝手工皂、隐逸轩苎麻夏布系列产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强化湘赣边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以乡村旅游协会为纽带,与湖南省浏阳市达成了旅游推广合作意向。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了3个、改造完成5个。新增数字经济规上企业5家,累计24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袁州电商基地入驻企业64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03.8亿元,增长2.5%;新建12个电商扶贫站点、20个电商服务站点,销售贫困户农产品突破180万元。

(二)项目建设坚实迈进

1.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契机,项目建设推进有力,2019年列入省、市调度的重大项目59个,项目总投资473.8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01.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20.56 %。超前谋划项目储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增亿元以上储备项目113个,估算总投资约983.37亿元,谋划论证投资规模超20亿元项目2个、投资规模超50亿元的重大战略性项目1个。“补短板”行动进展顺利。积极对接省七个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强银企融资对接,依法合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2019年向银保监部门提供两批补短板重大项目清单,第一批项目6个,总投资21.84亿元;第二批项目11个,总投资58.43亿元。

2.争资争项全力以赴。坚定“项目为王”理念,认真研究国家财税、投资政策,主动把握国家扶持方向,充分调动部门与上级政策对接积极性,形成争资争项合力。2019年全区共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8.46亿元,同比增长25.38%。获批中央预算内项目20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预算内投资资金3.49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获得1.44亿元。争取用地指标4659亩、争取林地指标6232亩,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3.招商选资成果丰硕。全区外出考察项目384批次,接待客商160批次,新签约项目1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跃鹰科技、湖东科技等42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利用外资9030万美元、外贸出口3.08亿美元,分别增长32.4%11.1%。成功举办全市第二次集中开(竣)工仪式,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66个、竣工56个。

(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新增向上争取债券转贷额度10.8亿元,支持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力度加大,清理存量债务10.5亿元,腾出政府债务限额空间8.5亿元。加快城区棚改腾空土地出让进度,有效化解棚改转贷债务26.5亿元。区国投集团“1+6+N”市场化改革加快,通过市场化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筹措资金18.5亿元。实现了政府债务风险等级下降。

2.深入推进政务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推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将政务审批网上办理延伸到社区。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首推“互联网+市场监管执法与服务”监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集中审批”,区本级306项行政审批事项可现场集中办理,集中率85%;梳理“一次不跑、一次办好”事项370项,网上可办率87%;认真实施省区市降本增效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6.4亿元。提升“赣服通”袁州分厅功能,共有64项本地事项实现“掌上办理”。

3.稳步推进基层改革。全域启动宅基地管理改革试点,拆除“三房”13454宗,面积达107.8平方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个乡镇、4个村获全省优秀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自验和市级验收。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新增耕地流转1.9万亩、林地流转0.7万亩,流转率分别达51%25%。推进殡葬改革,建成公益性墓地182个、骨灰堂1个,群众遗体火化观念基本形成。

4.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获批省级研发平台3个、市级研发平台4个、市级自主研发项目3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7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13亿元。认真贯彻执行免收企业注册登记费的政策。全年新发展各类企业4444户,注册资本17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4户,出资额14.3亿元;个体工商户7897户,注册资本11.67亿元。

(四)生态文明齐抓共管

1.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9%PM2.5降为36μg/m。完善水和空气质量监测网络,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联网试运行。稳步推进“河(湖)长制”,抓好雷河劣V类水整治等工作,完成全区39家重点涉水企业污水、雨水管网明管化改造,辖区内所有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强化建设用地、危险废物、农用地污染防治,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污染土壤环境事件。

2.巩固区域生态优势。袁州区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29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8万亩,森林抚育6万亩。完成全省旅发大会沿线景观绿化提升工程250亩。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2000。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7.75万亩,保护率达83.98%

3.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举一反三生态环境自查突出问题“严查快改”等专项行动,对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涉及的6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工业、生活、农业面源、船舶等污染排放以及危废处置、尾矿库和违规占用岸线、侵占自然保护区、围湖占湖等方面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共排查梳理出44个问题。2019年已完成整改37个,当年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五)民生指数温暖增进

1.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有序开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全面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国家和省成效考核等问题整改,脱贫1686户、5214人,贫困发生率由0.74%降至0.15%。21个已退出省市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依托江西青年谷信息产业公司平台,精心打造“袁州扶贫空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集中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品销售、就业创业、技志培训、产业带动“四大问题”。在各乡镇建设251个扶贫服务站点,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教育培训贫困户600多人。全面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精准认定对象1278户、2027人,有效保障了其基本生活、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等。

2.城乡环境改造提升。完成中心城区棚改签约15296套、约152万平方米,拆除房屋约90万平方米,棚改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家住建部好评。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开工建设云谷路综合管廊、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等区属55个项目,完成宜渥大道、宜春北路等2条精品街区和八小东边巷、岩前路等25条标准街区提升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域覆盖中心城区建成区90%投资1.59亿元,建成秀美乡村584个、示范带1条,完成69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全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改厕11万余户,改厕率72.3%。实施县道升级改造项目434.5公里,拓宽乡村路190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实施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50公里,改造危桥112座。完成天台防洪工程和慈化、辽市防洪主体工程,以及112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飞剑潭、上石等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速推进。

3.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强化保供稳价工作,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五种人员发放了价格临时补贴1393.5万元。全力稳定社会就业。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新建、改建敬老院30所,建成“党建+乐龄中心”124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获得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积极贡献集体,启动七小、宜春九小等8所学校新建、改建;完成三阳小学、新坊小学等16所学校的教学楼和运动场建设,新增校舍1.43万平米、运动场8.57万平米。扩大学前教育公办普惠资源覆盖面,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1.2%,增长13个百分点。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完成竹亭、新田等卫生院改扩建或整体搬迁。高质量搭建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5个实践所、342个实践站改扩建,实现区、乡镇、村三级全覆盖。新建基层文化站46个,实现全区覆盖。

各位代表,201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始终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偏弱,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仍然偏少,乡镇经济仍然相当薄弱;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改善民生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改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有待更强的提升,环保短板有待更高标准补足,生态建设亟待全面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兼顾,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计划(草案)和工作初步安排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同步小康的决胜之年。当前,我们既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风险矛盾叠加,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也孕育着中央及省市政策利好、自身生态和区位比较优势提升等带来的良好机遇。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就一定可以“化危为机”,从而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领跑袁上万,追赶丰樟高”总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主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迈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的坚实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更好完成2020年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六稳”工作,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一是稳就业。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创业就业。稳定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向个人和小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快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落实,多部门联合防治欠薪问题。落实力争实现城镇就业0.8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以上。二是稳金融。用足用好央行货币政策,发挥银行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保持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长合理匹配。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的战略性合作,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和政策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制造业、补短板、“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三是稳外贸稳外资。加大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帮扶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困难。紧盯“三群两谷一带”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对外资、外贸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四是稳投资。深入实施“袁商回归”工程,充分发挥44个基层商会作用,整合会员资源、拓宽信息渠道,策划筹办好“三请三回”恳谈会、医药产业论坛、锂电产业论坛等专题活动。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督办机制,力争新引进各类项目100个,其中工业项目8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投资政策走向,及时准确了解最新的争资信息,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力争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2亿元。五是稳预期。定期召开财经委员会、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分析查找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实施新一轮企业减负政策,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谋划推进冷链物流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二)聚焦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大做强主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42亿元、80亿元,分别增长14.3%14%14.2%。树立行业抓龙头的理念,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以跃鹰科技、航宇新材等企业为重点,落实企业帮扶机制,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和7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2家和1家以上。抓好企业梯队培育,推动红狮水泥、京能热电等一批项目投产入规,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00.9亿元、利润17.3亿元,分别增长19.6%28.5%。持续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争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2家企业向省证监局辅导备案,3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2.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力争新增第三产业规上企业34家。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推进袁州科创基地筹建工作。大力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做好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创建,抓好民宿旅游项目建设与经营,打造环中心城精品旅游点,提升袁州旅游知名度。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及招商,利用袁州旅游智慧网络平台,研发“旅游+互联网+电商”特色旅游服务,助推旅游商品开发与推广,实现袁州旅游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着力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建设集物流、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金桥物流园。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启动1个高标准农贸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加速推进彬江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

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袁州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做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全力抓好早稻生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单产,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生猪出栏50.8万头。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新建3.4万亩高标准农田,新造高产油茶基地2万亩。做大做强富硒系列农产品,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8万亩。打响“宜春大米”富硒品牌,力争订单面积达40万亩。大力发展富硒脐橙,力争新增脐橙基地1万亩。做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新增基地3万亩,力争建成2个以上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培育农业新动能,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5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启动大冲、金菊等7个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产业升级,打造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基地

(三)聚焦“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控增量债务。严守不增加

政府债务红线,坚持量力而行推进项目建设、规范项目代建。做活存量资产。通过清理存量土地、争取土地出让指标、增加土地收储量等方式做活土地文章,通过处置部分资产、申办资产权证、安置房产权变更、兑付房票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成立财投公司,归集整合区本级国有金融资本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着手成立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2.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十大行动,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配合做好贫困户普查评估。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加大贫困边缘户和易返贫户监测力度,深入实施贫困村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群众稳定脱贫。巩固提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帮扶成果,全面实现脱贫解困目标。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水更清。结合实施水质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河清湖行动,抓好雷河-三阳河整治、重点涉水企业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农村污水治理,大幅改善雷河水质,彻底消灭劣V类水,有效保障袁河水质稳中有升。全面推进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检测及袁南灌区、山坑灌区灌溉用水水质检测工作,坚决防止水库退养反弹。全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加快13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整治,完成29个千吨以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整治,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放心水。二是绿更多。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完成营造林5.11万亩,确保区属森林覆盖率63.01%以上。加快完善“一长两员”管理架构体系,全力推进专职护林员队伍整合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区划等工作。着力搭建“林长制”智慧平台,逐步实现林长制信息化、智能化。探索现代化矿山治理模式,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力争矿山复绿200亩。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行动,完善尾矿库污染防治。加大耕地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78430亩,严格管控2227亩,确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三是天更蓝。紧盯“尘、气、烟、车”等突出大气问题整治,抓好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治理,扎实推进工地湿法作业和道路清扫“六步”作业法。管好燃煤、燃生物质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强化打击“散乱污”企业,持续狠抓餐饮油烟、禁燃禁放和秸秆禁烧,加大运输车辆、黑烟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控力度,确保中心城区PM2.5年浓度均值控制在35μg/m以下,空气优良率达到93.2%

(四)聚焦城乡协调,提高基础建设质量

1.全力提升城市品质主动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按照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并重的思路,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快云谷路综合管廊、嘉豪花苑等46个已开工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市第二小学、幸福花苑二期等26个项目建设。实施棚改征迁扫尾攻坚行动,大力推进袁州古城、限价房、城市道路等49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全区80%背街小巷和4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园林管护精细化,改造提升中心城区57座公厕、4个公园、6个广场健身器材及景观灯等城市配套设施。

2.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新建784个以上秀美乡村建设点。继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村公厕101座,力争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1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力争完成县道升级改造21.6公里,拓宽改造村道窄路70公里,改造危桥10座,创建美丽生态文明农村示范路20公里,推进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

3.聚力推进城乡共管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营造全民参与创文的浓厚氛围。启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软件系统,充分调动网格化管理员、街道以及职能部门的力量,高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建设、“农村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促进乡村“三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五)聚焦重点领域,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1.深化营商服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动态调整完善权责清单。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力争为企业减负6亿元以上。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一次办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措施,重点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精准发力,冲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不良现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2.推行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耕地保护制度。深化殡葬改革,稳控遗体火化率,规范公益性墓地管理,推动移风易俗,基本实现殡葬事业“八化”目标。继续推进五项价格改革,加强市场价格调控。着力建设信用平台,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平台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型,打造实体集团,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3.引导社会创新驱动。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加大R&D经费投入,确保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9%以上。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突破2000件、1600件。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做深做细高层次人才服务,打好招才引智“组合拳”。

(六)聚焦人民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强化民生工程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扩面增效,配合市里做好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建设,完成区福利院二期“公建民营”试运营。开展敬老院服务质量整改提升行动,探索敬老院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村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服务水平,解决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

2.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低保专项治理,规范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救助工作。加快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落实。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不断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全民参保。加快推进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学科人才,努力提升健康养生服务水平,实现中医药健康服务城乡社区全覆盖。

3.繁荣教体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试点,扩大学前教育公益普惠覆盖面,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新建袁州小学、崇文小学,优化袁州新城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提升村小教学质量,整合教师资源,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统筹推进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适时扩建宜春市特教学校,启动赣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启动省级文保单位水江镇小洞遗址群维修建设。抓好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打造书香袁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宜春曲牌《普庵咒》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

(七)聚焦规划引导,谋划“十四五”开篇布局

1.抓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袁州区“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启动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事关袁州凭什么样的姿态担当、靠什么样的速度质量、以什么样的社会面貌迈向现代化。按照《袁州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精心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各部门从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研究提出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确保重要事项、重点项目不遗漏。启动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编制。

2.精心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把谋划、储备和争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贯穿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组织开展重大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事项调研,抓紧研究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加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应急能力建设、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谋划储备。

3.全力向上做好对接。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省、市发改委的衔接汇报,及时掌握“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新要求、新动态,争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继续加强各部门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衔接汇报,努力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上级专项规划“盘子”。将我区“十四五”发展需求体现到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的“大盘子”中,为袁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助推袁州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纠错留言】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袁州区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