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发布时间: 2021-03-03
【字体:


2021224日在袁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上)

袁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关于宜春市袁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区委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力争先,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81亿元,增长4.0%;财政总收入41.49亿元,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4亿元,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6元,分别增长5.5%和7.8%。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牢牢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复产复工及时有效,产业发展企稳回升。

一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400.8亿元、35.5亿元、73.5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济民可信集团获评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位列中国制药工业100强第6位;江西特种电机进入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抓好企业梯队培育,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其中2020年新增企业49家。企业创新成果不断突破,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龙生物、济民可信等企业项目成果分别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第一位;其中新龙生物牵头完成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市首次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大海龟生命科学研发的产品工艺和装置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新经济、新业态融合,目前纳入市级数字经济企业8家,数字经济项目5个,数字经济平台4个。电子商务线上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带动了当地就业扶贫基地农产品及宜春土特产销售。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丰富“袁州府乡宴”的美食和文化内涵,打造大窑乡村夜宴的同时推广袁州夏布传统文化。抓好12家特色民宿点项目建设。打造优质旅游商品,完成“袁州好礼”商标注册,隐逸轩蓝牙骑行头盔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为江西省唯一。着力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建设集物流、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金桥物流园。

三是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做强农业基础,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94.13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4.64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5亿斤。生猪产量加快恢复,存栏53.67万头,出栏57.3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61万头。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18万亩,同比增长80%,各类特色种植32万亩,富硒产业全市前列,“宜春大米”品牌全省驰名。

(二)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落细各类帮扶措施,确保区域经济社会运行平稳。

一是保市场主体扎实落实降成本、优环境惠企政策,全力帮扶实体经济2020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13.79亿元,其中税收优惠10.24亿元,降低融资成本1816万元,降低用工成本16854万元,降低用能用地成本11666万元;疫情期间租金减免424万元;在降低物流成本、财务成本、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新增政策扶持等方面减负4740万元。

二是保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举办了两场“2020年袁州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直播招聘会,在线观看人数共计11万多人,为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等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2020年发放稳岗就业补贴239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0.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2万人。加快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落实,多部门联合防治欠薪问题。关注特殊人群民生问题,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福利等资金1.9亿元,惠及群众6.6万余人;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照护和托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保粮食能源安全。成立粮食应急保障配送中心,落实省级储备粮1107吨、区级储备粮6800吨。做好早稻收购工作,2020年共收购早稻5932万公斤,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28.7万公斤。推进神华分散式风电项目、宜万支线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项目建设。推进电网改造项目建设,2020年农网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共计180个单体工程、城网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共计33个单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且投运。

四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台了《袁州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医药等10个优势产业链。制作发放了280本《袁州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及产业四图》,针对医药、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如何招商,组织开展由链长担任老师授课的“招商夜谈”活动。聚焦强链、延链、补链,举办了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支持汉锐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促进以商招商,为我区拉长产业链、补齐供应链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

五是保基层运转。按照中央、省级关于2020年县级“三保”支出项目范围及保障标准,结合我区实际,集中财力保障“三保”支出,出台《袁州区关于贯彻落实“严把财政支出关口坚持过紧日子”要求的十条措施》,制定“三保”风险应急预案,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在优先保障基本民生的前提下,保障工资、保障运转等支出。

六是稳投资。围绕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富硒、文旅、建材等重点产业组成6个招商小分队和28支乡镇街道招商小分队,线上线下同步招商,加快引进产业上下游和配套项目,2020年新签约项目112个,总投资500.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积极推进区82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占年计划的133.4%。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2020年获批中央预算内和省预算内项目52个,获批资金2.39亿元。

七是稳金融。发挥银行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制造业、补短板、“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惠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区国投集团对助贷周转金业务费率做出减半调整。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授信4.62亿元,发放金控助贷资金7.36亿元。

八是稳外贸、稳外资。组织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华交会、名优出口内销会、加博会等对外贸易推介活动,积极申报对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招聘、法律等帮扶服务。强化重点外资企业对接,优化外商投资服务,累计利用外资9703万美元,其中现汇3633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一。

九是稳预期。多次召开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会议,采取针对性举措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实施新一轮企业减负政策,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开展商家让利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回暖,促进消费恢复增长。建立“政企圆桌会议”制度,问需于企、问效于企,共收集了33家企业的66个问题,逐一对接、积极解决。经济社会达到了有序稳步发展的预期。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经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21亿元,发放产业扶贫资金2855万元,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区10407户3327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省定贫困村所有贫困户都接通了自来水,均安装了水冲厕,危旧房全部拆除到位,动力电、广电网络、互联网全部通村,村庄内部人居环境实现常态化保洁。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产品采购金额863万元,全省第二、全市第一;1218户1926名城镇贫困人口全面通过省市验收评估。

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乡镇园区全覆盖,实现了袁河流域水质全过程监控。全区PM2.5均值同比下降13.9%,PM10均值同比下降11.7%,空气优良率为96.7%。完成了雷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国控、省控和县界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355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了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三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化解债务风险,争取中央新增直达资金8.06亿元,争资份额全省第三。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通过置换债券、统筹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方式综合筹措偿还11.57亿元。积极防范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投入抗疫资金2.48亿元,应急动员1.2万人次,接收社会各界捐款捐物988万余元、近16万件,仅29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切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市二医院、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已达标。

(四)稳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加大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75个,推进40个老旧小区和107条背街小巷改造,实施明月路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完成2415套51万平方米棚改拆迁扫尾任务,推进嘉豪花苑、幸福花苑二期、墈上、东方红、杨家山、凤凰山、风动小区等棚改安置房项目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动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已建成并投运8个充电场站;云谷路地下管廊主体已全部贯通,东湖运动游园项目已完工;新建城市公厕13个,生活垃圾收集亭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二是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建成秀美乡村建设点789个,拆除破旧房63.8万平方米、完成改水9218户、改厕13009户、新建农村公厕103个。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村庄长效管护覆盖率100%。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村庄生活垃圾95%以上得到有效治理,13个乡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20个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全部纳入了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4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占比为23.33%。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G220国道改建(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天井线至下浦、彬江至下浦挂线、G320国道等多条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设,投资3.5亿元完成县乡村道升级改造210公里,危桥改造7座,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0公里。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成38座小型农村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和7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五)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信用袁州上线启用,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就近办”,赋予28个乡镇(街道)91项区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向社区梳理下放49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打通了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一次办好”“一次不跑”,全区共办理“一次不跑”事项8038件,办理“一次办好”事项20939件。“互联网+监督+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刊登,并在全市推广。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改革,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二是多项改革取得实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74.59万人,清产核资工作上报率达100%;291个村共核实集体总资产11.3亿元,完成折股量化工作、成立了三会(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全力抓好殡葬改革工作,“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整治基本到位。不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开展资产集中整治清查清缴清收,解决资产遗留问题,收回被侵占资产,追回欠缴资金。通过竞争性磋商的方式遴选了社会资本方,成立了区国投信息技术公司。

三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初步建成袁州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联合奖惩系统。归集整理公共信用信息,共收集区直部门信用信息1857条,其中双公示信息1591条。联合惩戒持续纵深推进,采集税收违法黑名单信息275户,开展了“非法行医”“电信网络诈骗”“拖欠民工工资”“交通运输失信问题”“法院判决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有力震慑失信群体。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积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2020年重点民生支出完成63.55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75%。

一是着力优化教体资源。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2020新改扩建学校7所,增加学位1.7万个,实现全区超大班额清零。推进学前教育扩面工作2020年民办幼儿园公办改革33所,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4.1%。“十三五”教育主要指标如期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2%,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96%。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建成社会足球场5块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初步建成“互联网+智慧医疗”云平台监管中心,完成中医馆建设17家,率先开通村卫生所医保即时结算功能,贫困患者住院报销1.05亿元。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扩面增效,开展敬老院服务质量整改提升行动,2020年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党建+乐龄中心”65个,改造提升公办养老机构13所。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三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初步完成袁州区文化数字共享服务体系,目前数字文化馆的本地文化信息资讯发布180余条,数字文化资源达200余小时,可供群众在网上学习。全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78个。开展系列文化志愿服务40余场,送戏下乡活动143场。完成《宜春曲牌普庵咒曲谱集》编辑印刷工作,开展《普庵咒》教学视频拍摄工程。做好文物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完成水江小洞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群-列宁小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作。

(七)谋划布局“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启动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事关袁州凭什么样的姿态担当、靠什么样的速度质量、以什么样的社会面貌迈向现代化。

    一是制定《区委关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以“坚决当好中心城区强起来的主力军、县市区跑起来的引领者、大宜春立起来的示范地,全力打造大宜春核心区,奋力迈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打造秀美文明幸福的新袁州”的发展目标统筹袁州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指引,落实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对“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二是抓好 “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专家代表、企业家代表和基层代表意见建议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组织各部门从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研究提出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启动工业、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等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强化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探索实施多规合一。

三是精心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把谋划、储备和争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贯穿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全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组织开展重大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事项调研,抓紧研究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衔接,努力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上级专项规划“盘子”。将我区“十四五”发展需求体现到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的“大盘子”中,为袁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助推袁州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2020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努力适应新常态,始终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工业短板突出、产业链条不全;税收来源比较单一,债务总量居高不下;信访矛盾种类繁多,社会稳定压力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乡镇经济实力偏弱;城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历史欠账较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计划初步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整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有关会议和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全力打造大宜春核心区、奋力迈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为目标,擦亮“医药、锂电、油茶、好人”四张名片,以“六比六赛”为抓手,坚决当好“中心城区强起来的主力军、县市区跑起来的引领者、大宜春立起来的示范地”,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节能减排降碳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为更好完成2021年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发展战略,突出首位产业、重点产业,以高质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

一是发展完善工业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济民、百神等核心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城、袁州医药科创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医药园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药品研发、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包装、医药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锂电新能源产业。推进九鼎动力、海量动力、壹金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兴锂新能源、华电福新、神华新能源等建成投产,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增长10%。装备制造产业。扶持江特电机、莱茵电梯等企业发展,加快宜春浩宇实业空调设备、飞龙钻头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铭骏数控机床、索诺环保控制设备生产线等前期工作,争取早开工早见效。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和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契机,以汉锐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平台,推进弛同达科技、跃鹰科技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力促超越精密电子等新投产企业达产达标,吸引宜联科技、航宇新材料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入驻产业园,形成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二是充分发挥“双轮”驱动作用。以科技和人才“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袁州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五类人才”信息库建设。大力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向企业流动。继续做好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注重人才导流。组织企业申报省“双千计划”,助力解决企业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打通人才政策兑现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企业与5G数字化融合,推动“企业上云”。支持跃鹰科技产业园、寺库光耀科技、天蝉互联网电商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大做强,支持湖田空港综合物流园、彬江铁路综合物流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有效降低企业在营销、物流等中间成本,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实施稳企育企行动。出台落实惠企政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纵深推进“映山红”计划,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力争实现企业A股上市1家,新增辅导备案2家、股份制改造3家。支持国投发挥好融资主体作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企业。聚焦工业发展主战场,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完善园区土地供应机制,统筹新增和存量土地,提高园区亩产投入;实行腾笼换鸟,清理盘活僵尸企业,清理园区闲置土地800亩以上。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人行道修复等基础设施,新增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

(二)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潜力,强化需求侧管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商贸消费升级行动,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发挥投资的实效。重点推进89个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162.3亿元。加强部门合作联动,实行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和挂点包干机制,完善项目容缺审批机制,开展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力争新开工项目5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50个以上。强化项目储备,紧盯“两新一重”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围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医疗教育、特色农业、健康养生等领域谋划和储备一批项目,全年力争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

二是激发消费的活力。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以寺库等为龙头的电商平台发展,鼓励智慧商圈和直播基地建设。加强电商培训服务,推动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加快润达国际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凤凰市场等智能化改造,为城区居民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市场购物环境。提高养老养生、家政托育等公益性消费品质。打造金桥文旅示范街等一批网红街区和打卡地,新增夜市经济实体100家以上。

三是挖掘文旅的潜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积极推进“医养游”、“康养游”融合发展,打造“绿城·桃花源”、油茶博览园等一批文旅结合的旅游精品项目。深入挖掘红色、绿色、古宅、武术等特色文化,做优5条以上精品乡村游线路;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利用古村古景、红色故事、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等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民宿、生态农庄和研学基地,打造40分钟乡村旅游经济圈。

(三)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棚改扫尾工作,确保8个棚改安置小区全面动工,4个安置小区、3800套房屋交付使用。全力推进袁州古城、城市道路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82个老旧小区及142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任务。完善泊车、农贸、管网、卫厕、消防等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环境好、便捷度高的居住环境。

二是加强城市智能化管理。加快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快城市管理工作下沉,建立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区级指挥中心。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配套,推广“1+3+X+N”小区治理模式。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全覆盖。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厕所革命”,以串线扩面方式,打造2—3条秀美乡村示范带。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1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力度,做到应拆尽拆。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对监测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出尽出。对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帮助监测对象尽快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和后续发展,延长扶贫产业链条,推动扶贫产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加大就业推介和技能培训力度,提升稳岗就业增收能力。巩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成果,实行“八大帮扶”,防止城镇贫困群众返贫致贫。

二是切实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擦亮“袁州油茶”名片,新建和提升油茶面积2万亩。完成2020年度3.4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2021年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7亿斤,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发展中药材、脐橙、蔬菜等特色种植,力争全年特色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养殖规模化率80%以上。提升富硒农业资源赋值,新增富硒产业基地面积7万亩,千亩以上基地26个,市级富硒龙头企业5家,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完成县乡村道路升级改造241公里,危桥改造6座,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打好水利工程“补丁”,抓好飞剑潭大型水库及7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好148座小(2)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建设及验收工作。加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打造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基地。

(五)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阶段,推进改革和开放相促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一是抢抓招商引资的重要机遇。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外溢、领军型企业“二次创业”等机遇,全力以赴招大引强。2021年力争新引进项目100个,其中工业项目80个、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对已签约并办理完注册登记(即落地)后的项目,定期搜集整理项目存在的痛点、堵点,建立问题台账和反馈督办制度,配套一支涉企履职服务队伍,着力推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入统。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国投集团改革,拓展保理、供应链等金融业务,与农商行合作建立普惠金融示范基地;积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提高资产质量,在信用评级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将土地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发展大户、产业发展龙头集中。研究印发《袁州区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不断凝聚非公经济人士合力,有效提升商会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是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帮助企业算清减税降费明细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深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除特别规定外对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全面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抓好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城市施工扬尘整治、秸秆禁烧、餐饮油烟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禁排整治、烟花爆竹禁放限放等污染防控工作,推进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管理和整治。逐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监测网络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站点加装PM10监测设备,完善乡镇(街道)大气质量考核机制。

二是加强水域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确保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推进农村饮用水源划定和整治,完成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制定袁河流域水质监控及考核办法,开展溯源监测及分析。加强国、省控断面水质监测,确保断面水质在Ш类及以上,加强袁河支流水质改善,确保消灭劣Ⅴ类水。

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防控土壤环境污染。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用地保护及安全利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的检测。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处理,着力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七)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解决民生问题。

一是促进更充分的就业。提升企业增加就业的主导能力,有计划、有针对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就业创业门槛,鼓励地摊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就业扶贫等工作体系。

二是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建设,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幸福食堂”、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常运营。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提高公墓使用率,规范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儿童福利等标准。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服务。

三是着力补齐教育短板。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区内公务员。扩充公办资源,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优化义务教育布局,全力推进宜春一小、明珠学校、崇文小学、袁州小学、宜春二小等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大力推进袁河学校等5个教育补短板项目。

四是优先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公共卫生物资储备,加强一线医务人员防控技能培训,提升医疗机构治疗和隔离管理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实现中医馆城乡全面覆盖。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发有为,为加快推进袁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秀美文明幸福的新袁州而不懈奋斗!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信息来源:袁州区发改委
【打印本页】 【纠错留言】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袁州区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