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策文件>袁府发

【文件有效】袁府发〔2023〕8号 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主动公开)                                                                            2023118

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

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和《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宜府发〔2023〕12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扎实推进“千百十”工程,以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为抓手,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不断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协同发展,全力构建“2+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业强区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469”目标,即:深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赛道,保持制造业量的合理增长;实施链主企业选育、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平台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梯度培育6个专项行动,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二、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40%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达4家,打造宜春废旧电池回收再造的新高地。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锂电新能源。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上游控、中游拓、下游争”的发展思路,加强同宜丰、奉新等县市矿山的业务对接,推进江特集团在宜丰县的茜坑锂矿年产30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探矿证转采矿证;启动新坊镇周边留白区域的探矿;支持宜春钽铌矿扩产能,鼓励江钨集团本地增产扩项。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研发实力强的锂电生产企业,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或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促成现有企业满产达产。大力发展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锂电池制造、锂电池应用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中后端延伸。围绕国轩高科、宜春时代等头部企业上下游招引配套项目,打造“高大上+链群配”的袁州样板。全力推进吉利科技、允福亨、欣旺达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锂渣消纳场建设,建立在线监管平台及锂渣运输管理办法,支持银锂新能源、吉利科技等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在锂渣综合利用上,加强协调创新,破解锂渣消纳难题。

二是储能电池。凭借本地锂矿资源优势,聚焦我区良好锂电产业基础,推进先进储能中的充放电、通信装置、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推动大规模储能、柔性并网、光储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加大新型储能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储能装备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储能产业。

三是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企业与上游原材料厂、下游新能源车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建立退役锂电池回收网点。重点引进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企业,实现锂、镍、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大丰日冶金,利用成熟可靠的电池回收技术,扩大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领域技术优势。推动环锂新能源年处理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废料高值转化项目、吉利科技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海池新能源锂电池梯次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锂电池循环经济。

四是绿色能源。规划发展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样化“光伏+储能”系统集成应用。有序对接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一批掌握先进光伏技术的龙头制造企业,加快引进大规模先进光伏制造项目。支持金地锂业长石石英分离技术创新,提高SiO2含量,制作成附加值更高的光伏石英砂和高白度的高端长石粉。围绕华电宜春丰顶山风力发电项目,优化当地电网的整体接纳水准,大力推动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提高电力供应水平。

(二)生物医药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25%以上,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4家,争创四星级产业集群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传承发展中药产业。以提升中成药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以及对中药新药研发和传统名优品种二次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中成药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济民可信“地龙”和“心脉通”胶囊等新产品回归袁州集团化生产,推进中药企业将特色中药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同时,大力发展百神药业、心诚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开展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标准提取物研究及其产业化研究。支持济民可信、百神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开展产能再造工程,实现企业“老树发新芽”

二是提升发展化学药产业。以医药产业CMO为主要切入点,提升化学药产业发展规模。推进原料药绿色发展,打造以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光声国际华卟啉钠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引导支持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大海龟、荣兴药业等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基础,以特色高端、绿色优质为方向,选择性发展甾体类、抗感染类、麻醉类、皮肤科类特色原料药,突破发展专利原料药,加快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依托宜春学院医美专业,发挥富硒温泉、大海龟植物角鲨烯提取等优势,引入品牌化妆品企业,打造“中部美谷”。

三是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等,积极开发抗体药物、基因治疗、重组蛋白药物、诊断试剂等产品。积极发展抗体药物或基于抗体介导制剂的配套基因表型检测试剂盒。加快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诊断用酶等酶制剂传统生产工艺现代化生物技术改进,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发展兽药和生物农药等,重点开发“安全、高效、低/无残留、畜禽专用”等绿色健康的兽药产品,从而打造多个层次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新龙生物上市,重点推广新龙生物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杀病毒虫剂;充分利用好实沃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微生物分中心的科研转化能力,深度聚焦乳酸菌及代谢产物,做精、做专、做深、做强

是稳步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以促进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中低端化向高端化转变为发展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为重点方向,丰富我区医疗器械产品线;推动中红普林与科伦医疗更深度合作,加快推进二期创新孵化项目落地,将便携式电子镇痛泵、肠内营养泵、注射泵等新产品引入我区,加快麦迪康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布局家用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聚集呼吸机、医用制氧机等小型家用医疗器械,稳步发展我区医疗器械产业规模。

(三)电子信息产业链

1. 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电子基础材料。以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航宇新材、航宇电子为重点,大力发展覆铜板、铝基板、锂电池加热板等基础材料,培育开发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支持航宇新材扩产扩能,同时引进一批下游印刷电路板(PCB),智能移动终端重点企业,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

二是电子元器件。以天河传感器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产品,突破可靠性设计、仿真模拟、信号处理、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传感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传感器研发设计服务。围绕华讯电子发展变压器、电磁阀、线圈、充电器、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积极培育智星电子等汽车配套相关企业。

三是打印设备。推动博理智能等企业研究和发展更先进的打印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打印设备进行研发和优化,探索和创新更多的打印应用领域。

四是智能穿戴。加快驰同达全制程生产线建设,支持生产多样化智能穿戴设备。大力引进一批具备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智能手环、VR/AR,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终端生产龙头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供链大会、世界VR产业大会等活动,推动区域合作,协同产业发展。

(四)智能装备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智能装备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

2. 主攻方向发展路径

一是电工电器产业。以江特电机、莱茵电梯、腾辉电气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驱动电机、永磁电机、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变电设备等。依托袁州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势,顺应电机高效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电梯扶梯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新能源叉车电机举升电机。

二是智能装备产业。以新豆科技、翊合欣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高速智能电动摩托车、机电组件设备、锂电池加工制造设备、智能办公设备、智能健康系统门窗等产品。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制药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医药化工设备、发酵系统整套装备等智能化装备。加快新豆科技、诺博特机器人等企业项目落地。

三是机械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我区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机械装备及工程钻头、抛光研磨件等基础零部件产品。以新丝路、飞龙钻头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油用牙轮钻头、矿用牙轮钻头、工程用牙轮钻头、尼龙轮、飞翼轮等产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特色装备产业链应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延伸。加快推进核建高端智能、昌泷电机、恒胜智能等企业项目落地。

三、主要举措

(一)开展链主企业选育行动

1. 培强链主企业。深入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强化资金激励,用好工业发展专项、工业技改专项等政策,重点支持银锂新能源、济民可信、航宇新材等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共同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供应等各个环节。开展产业链整合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推动更多企业持续向产业链核心地位靠拢,加快推动企业能级跃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2. 培育链主企业。参照宜春市“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设立“链主”企业梯次培育库。分产业链制定“链主”企业培育政策,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针对性实施“一链一项目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申报指导等全过程服务,加快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带动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2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3. 招引链主企业。将招引“链主”企业作为产业招商目标任务,梳理国内外目标“链主”企业,建立招商长跑机制,积极招引一批“链主”企业。生物医药产业紧盯葫芦娃药业等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有前景的优质项目。新能源产业紧盯欣旺达、松吉控股等高端化、科技含量高的领军企业,大体量的优强项目。力争每年引进优强项目5个。(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产业链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二)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4.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织指导荣兴药业、辉腾新能源等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一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推进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鼓励壹金新能源、航宇新材料等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依托袁州产业园,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及专业团队,增强平台“自我造血”功能。积极招引区外知名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利用闲置楼宇、厂房改(扩)建专业孵化载体,打造初创、成长、加速企业富集的产业孵化创新集群。力争到2026年,市级(含)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100个;每年重点支持1—2家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省级(含)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设计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引领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

5.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依托“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百神药业、海尔思药业等企业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化、环硅酸锆钠散原料药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本土化,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汉尧富锂、环锂新能源等企业在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锂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在高容量正负极材料、中高端隔膜材料、尾矿渣处理等技术领域推进一批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支持壹金新能源硅基负极材料尽快规模量产。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聚焦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智能产品迭代升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袁州制造”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主动公开)              2023年11月8日


袁州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

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和《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宜府发〔2023〕12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扎实推进“千百十”工程,以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为抓手,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不断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协同发展,全力构建“2+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业强区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469”目标,即:深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赛道,保持制造业量的合理增长;实施链主企业选育、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平台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梯度培育6个专项行动,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二、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40%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达4家,打造宜春废旧电池回收再造的新高地。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锂电新能源。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上游要控、中游要拓、下游要争”的发展思路,加强同宜丰、奉新等县市矿山的业务对接,推进江特集团在宜丰县的茜坑锂矿年产30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探矿证转采矿证;启动新坊镇周边留白区域的探矿;支持宜春钽铌矿扩产能,鼓励江钨集团本地增产扩项。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研发实力强的锂电生产企业,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或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促成现有企业满产达产。大力发展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锂电池制造、锂电池应用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中后端延伸。围绕国轩高科、宜春时代等头部企业上下游招引配套项目,打造“高大上+链群配”的袁州样板。全力推进吉利科技、允福亨、欣旺达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锂渣消纳场建设,建立在线监管平台及锂渣运输管理办法,支持银锂新能源、吉利科技等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在锂渣综合利用上,加强协调创新,破解锂渣消纳难题。

二是储能电池。凭借本地锂矿资源优势,聚焦我区良好锂电产业基础,推进先进储能中的充放电、通信装置、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推动大规模储能、柔性并网、光储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加大新型储能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储能装备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储能产业。

三是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企业与上游原材料厂、下游新能源车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建立退役锂电池回收网点。重点引进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企业,实现锂、镍、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大丰日冶金,利用成熟可靠的电池回收技术,扩大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领域技术优势。推动环锂新能源年处理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废料高值转化项目、吉利科技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海池新能源锂电池梯次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锂电池循环经济。

四是绿色能源。规划发展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样化“光伏+储能”系统集成应用。有序对接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一批掌握先进光伏技术的龙头制造企业,加快引进大规模先进光伏制造项目。支持金地锂业长石石英分离技术创新,提高SiO2含量,制作成附加值更高的光伏石英砂和高白度的高端长石粉。围绕华电宜春丰顶山风力发电项目,优化当地电网的整体接纳水准,大力推动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提高电力供应水平。

(二)生物医药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产业聚集度达25%以上,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4家,争创四星级产业集群。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传承发展中药产业。以提升中成药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以及对中药新药研发和传统名优品种二次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中成药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济民可信“地龙”和“心脉通”胶囊等新产品回归袁州集团化生产,推进中药企业将特色中药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同时,大力发展百神药业、心诚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开展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标准提取物研究及其产业化研究。支持济民可信、百神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开展产能再造工程,实现企业“老树发新芽”。

二是提升发展化学药产业。以医药产业CMO为主要切入点,提升化学药产业发展规模。推进原料药绿色发展,打造以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光声国际华卟啉钠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引导支持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大海龟、荣兴药业等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基础,以特色高端、绿色优质为方向,选择性发展甾体类、抗感染类、麻醉类、皮肤科类特色原料药,突破发展专利原料药,加快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依托宜春学院医美专业,发挥富硒温泉、大海龟植物角鲨烯提取等优势,引入品牌化妆品企业,打造“中部美谷”。

三是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等,积极开发抗体药物、基因治疗、重组蛋白药物、诊断试剂等产品。积极发展抗体药物或基于抗体介导制剂的配套基因表型检测试剂盒。加快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诊断用酶等酶制剂传统生产工艺现代化生物技术改进,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发展兽药和生物农药等,重点开发“安全、高效、低/无残留、畜禽专用”等绿色健康的兽药产品,从而打造多个层次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新龙生物上市,重点推广新龙生物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杀病毒虫剂;充分利用好实沃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微生物分中心的科研转化能力,深度聚焦乳酸菌及代谢产物,做精、做专、做深、做强。

四是稳步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以促进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中低端化向高端化转变为发展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为重点方向,丰富我区医疗器械产品线;推动中红普林与科伦医疗更深度合作,加快推进二期创新孵化项目落地,将便携式电子镇痛泵、肠内营养泵、注射泵等新产品引入我区,加快麦迪康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布局家用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聚集呼吸机、医用制氧机等小型家用医疗器械,稳步发展我区医疗器械产业规模。

(三)电子信息产业链

1. 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电子基础材料。以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航宇新材、航宇电子为重点,大力发展覆铜板、铝基板、锂电池加热板等基础材料,培育开发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支持航宇新材扩产扩能,同时引进一批下游印刷电路板(PCB),智能移动终端重点企业,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

二是电子元器件。以天河传感器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产品,突破可靠性设计、仿真模拟、信号处理、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传感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传感器研发设计服务。围绕华讯电子发展变压器、电磁阀、线圈、充电器、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积极培育智星电子等汽车配套相关企业。

三是打印设备。推动博理智能等企业研究和发展更先进的打印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打印设备进行研发和优化,探索和创新更多的打印应用领域。

四是智能穿戴。加快驰同达全制程生产线建设,支持生产多样化智能穿戴设备。大力引进一批具备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智能手环、VR/AR,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终端生产龙头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供应链大会、世界VR产业大会等活动,推动区域合作,协同产业发展。

(四)智能装备产业链

1.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智能装备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

2.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是电工电器产业。以江特电机、莱茵电梯、腾辉电气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驱动电机、永磁电机、电梯电机、风电配套电机、变电设备等。依托袁州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势,顺应电机高效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电梯扶梯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新能源叉车电机举升电机。

二是智能装备产业。以新豆科技、翊合欣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高速智能电动摩托车、机电组件设备、锂电池加工制造设备、智能办公设备、智能健康系统门窗等产品。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制药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医药化工设备、发酵系统整套装备等智能化装备。加快新豆科技、诺博特机器人等企业项目落地。

三是机械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我区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机械装备及工程钻头、抛光研磨件等基础零部件产品。以新丝路、飞龙钻头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油用牙轮钻头、矿用牙轮钻头、工程用牙轮钻头、尼龙轮、飞翼轮等产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特色装备产业链应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延伸。加快推进核建高端智能、昌泷电机、恒胜智能等企业项目落地。

三、主要举措

(一)开展链主企业选育行动

1. 培强链主企业。深入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强化资金激励,用好工业发展专项、工业技改专项等政策,重点支持银锂新能源、济民可信、航宇新材等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共同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供应等各个环节。开展产业链整合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推动更多企业持续向产业链核心地位靠拢,加快推动企业能级跃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2. 培育链主企业。参照宜春市“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设立“链主”企业梯次培育库。分产业链制定“链主”企业培育政策,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针对性实施“一链一项目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申报指导等全过程服务,加快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带动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2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3. 招引链主企业。将招引“链主”企业作为产业招商目标任务,梳理国内外目标“链主”企业,建立招商长跑机制,积极招引一批“链主”企业。生物医药产业紧盯葫芦娃药业等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有前景的优质项目。新能源产业紧盯欣旺达、松吉控股等高端化、科技含量高的领军企业,大体量的优强项目。力争每年引进优强项目5个。(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产业链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二)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4.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织指导荣兴药业、辉腾新能源等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一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推进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鼓励壹金新能源、航宇新材料等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依托袁州产业园,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及专业团队,增强平台“自我造血”功能。积极招引区外知名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利用闲置楼宇、厂房改(扩)建专业孵化载体,打造初创、成长、加速企业富集的产业孵化创新集群。力争到2026年,市级(含)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100个;每年重点支持1—2家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省级(含)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设计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引领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

5.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依托“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百神药业、海尔思药业等企业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化、环硅酸锆钠散原料药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本土化,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汉尧富锂、环锂新能源等企业在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锂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在高容量正负极材料、中高端隔膜材料、尾矿渣处理等技术领域推进一批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支持壹金新能源硅基负极材料尽快规模量产。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聚焦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智能产品迭代升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袁州制造”。力争到2026年,新增培育开发省级新产品10项,新增省级优秀新产品8项、新增“赣出精品”8项。(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工信局)

6.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用好“创新十条”“科贷通”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年度研发支出强度高于全市当年平均水平且支出总额超出其上一年度的企业财政奖补力度。对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在项目、平台等方面“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研发支出或研发强度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建立“点对点”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先行投入,拓宽企业研发经费来源渠道。以科技项目撬动研发投入增长,积极向省、市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形成可持续的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力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突破2.5%。(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三)开展产业链协同行动

7. 加强产业链融合。组建产业协会、链条专会、增强同行沟通,促进各产业配合协同发展。根据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需求形成“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全面摸排中小企业主导产品、产能规模、拟配套对象等信息,形成“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促进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配套和协同,畅通本地产业链循环。力争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全区重点产业集聚度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8. 强化项目攻坚。围绕重点产业纵向需求链和横向协作链,制定完善《袁州区主导产业招商指导手册》,充分发挥产业招商小分队专业化和协同作战能力,梳理与我区“2+2”产业定位高度匹配的项目信息,实施靶向招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推进责任机制和考核评价奖励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个牵头服务单位(区直)、一个属地引资单位、一名联络专员(区直),以及园区挂点服务”的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力争在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每年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各50个以上,其中优强项目开工不少于6个。(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

9. 开展银企对接。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交流平台,加强“赣金普惠”及“信易贷”平台数据共享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和产业链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水平运作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尽早介入、尽力支持,促进重大项目招引和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充分用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政策性贷款,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优质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专利权等进行融资,在风险基本可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力争每年举办1—2场银企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工信局)

(四)开展平台提升行动

10. 提升园区品质。以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为契机,实施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行动,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引领我区工业清洁、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主干道品质提升,完善道路延伸、管网、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园区交通路网、市政管网、标识标牌等智能化、绿色化循环改造,推进园区黑化、美化、亮化、绿化提升,完成新园路道路延伸工程。依托龙翔创业孵化园建立全方位工业园区服务平台,完善培训、设计、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服务,完善平台支撑体系。力争到2026年,每年培育1家以上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责任单位:袁州产业园、区工信局)

11. 提升园区承载。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的高效集约用地理念,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提高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完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合理空间布局,完成袁州产业园调扩区,拉开发展框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土地平整,推进袁州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开展园区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成立工作专班,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僵尸”企业,加速“腾笼换鸟”,缓解园区用地供需矛盾。通过“增存挂钩”方式盘活批而未用土地,加快园区土地平整,加大林地、土地指标向园区集中,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创新工业企业用地保障和项目监管方式,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充分发挥园区人社服务平台作用,推行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力争到2026年,工业园区营收占全区工业营收比重达90%,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达95%。(责任单位:袁州产业园、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袁州分局、区人社局)

12.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园区体制改革,增强平台公司造血功能,逐步推进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转型。通过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多渠道补充高学历、专业强的干部,完善考核机制,加速人员流动,推进人岗适配,同时,进一步健全充实园内区直部门派驻机构设置,不断推动有关审批权限下放,并实行园区、区直部门双重管理。(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营商服务中心、区人社局、袁州产业园、区国投集团)

(五)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

13. 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推进工业一体化进园区,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升级园区智慧云平台等数字平台功能,打造“数字产业园”标杆,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航宇新材、百神药业、天联科技等企业申报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继续壮大锂离子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基础赛道,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以银锂新能源、环锂新能源、九鼎动力、汉尧富锂等企业为依托,以锂离子电子材料为基础赛道全力创建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以红狮水泥、百神药业等数字转型先行企业为示范,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场景,树立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重点推进银锂新能源、海尔思、莱茵电梯、远方矿业等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力争到2026年,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达5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达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少于1家。(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袁州产业园)

14. 优化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提升5G发展能力,保障5G网络建设顺利推进。支持企业加快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建设。持续推进光纤网络基础建设,提升网络质量和效率。开展“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应用场景、示范企业等培育建设,重点推进红狮水泥、莱茵电梯等企业打造示范企业进程。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智慧化”。力争到2026年,5G基站数达2500个,企业上云达3000家,500M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过35%。(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15. 提升配套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出台数字经济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推动我区有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制造企业向云应用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和供给能力。鼓励数字经济服务企业或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运营、监测、“两化”融合、企业深度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服务,重点支持企业推进全链条、整个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据采集、设备互联、在线监测。搭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数字技术应用需求(机会)清单。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改造与优化,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5G扬帆及5G绽放杯优秀案例。(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

开展企业梯度培育行动

16. 培育小微企业做大。用好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初创期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规上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促进微型企业上数量、小型企业上规模、中型企业上层次。支持通过技改、兼并、重组扶持小企业做大。建立全区“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及时跟踪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力争成熟一个,入规一个。力争每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17. 培育优质企业做精。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加深“产学研用”合作,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较高的优质中小企业,形成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突破100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18. 培育拟上市企业做强。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行动思路,持续推动“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做细做实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和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助力拟上市企业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筛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企业纳入后备库培育,充分利用省股交中心“专精特新”板块为企业建立分层管理体系。提升上市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加大融资支持,运用“上市贷”“映山红助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充分发挥袁州区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拟上市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帮扶企业解决股改上市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加快航宇新材、大海龟、海尔思药业等企业上市步伐,完成金地锂业、汉尧富锂等企业股改。力争2026年,本土上市企业达5家,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不少于20家。(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工信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工业强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袁州区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相关问题,为计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工业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推进和组织日常工作。各重点产业链链长要统筹抓好产业链各项工作,包括搭建平台,调研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制定产业链政策和解决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负责产业链发展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对接落实链长工作要求,及时报送出台的政策文件,每季度报送工作推进情况。业务支撑部门协助推进产业链相关工作,结合工作职责明确专人,为产业链牵头单位提供业务支撑。各有关部门要将落实产业链现代化“469”行动计划列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范畴。

(二)强化工作机制。为确保区重点产业链“469”行动计划有力有效推进,定期召开链长制专题会,研究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在项目建设区领导挂点推进和日常调度基础上,督促项目进度和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会,分析前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进行预测预警。

(三)浓厚发展氛围。聚焦工业“主战场”,加快出台数字经济、技改升级等系列政策,全方位助力产业发展。对服务园区、服务企业的优秀先进单位予以表扬,对表现不佳、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并约谈其主要负责同志。要继续推进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工业战线挂职锻炼,并适当延长挂职时间。区工业强区办要及时对推进“469”行动计划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袁州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局面。

。力争到2026年,新增培育开发省级新产品10项,新增省级优秀新产品8项、新增“赣出精品”8项。(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工信局)

6.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用好“创新十条”“科贷通”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年度研发支出强度高于全市当年平均水平且支出总额超出其上一年度的企业财政奖补力度。对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在项目、平台等方面“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研发支出或研发强度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建立“点对点”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先行投入,拓宽企业研发经费来源渠道。以科技项目撬动研发投入增长,积极向省、市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形成可持续的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力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突破2.5%。(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三)开展产业链协同行动

7. 加强产业链融合。组建产业协会、链条专会、增强同行沟通,促进各产业配合协同发展。根据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需求形成“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全面摸排中小企业主导产品、产能规模、拟配套对象等信息,形成“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促进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配套和协同,畅通本地产业链循环。力争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全区重点产业集聚度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

8. 强化项目攻坚。围绕重点产业纵向需求链和横向协作链,制定完善《袁州区主导产业招商指导手册》,充分发挥产业招商小分队专业化和协同作战能力,梳理与我区“2+2”产业定位高度匹配的项目信息,实施靶向招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推进责任机制和考核评价奖励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个牵头服务单位(区直)、一个属地引资单位、一名联络专员(区直),以及园区挂点服务”的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力争在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每年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各50个以上,其中优强项目开工不少于6个。(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

9. 开展银企对接。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交流平台,加强“赣金普惠”及“信易贷”平台数据共享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和产业链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水平运作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尽早介入、尽力支持,促进重大项目招引和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充分用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政策性贷款,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优质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专利权等进行融资,在风险基本可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力争每年举办1—2场银企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工信局)

(四)开展平台提升行动

10. 提升园区品质。以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为契机,实施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行动,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引领我区工业清洁、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主干道品质提升,完善道路延伸、管网、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园区交通路网、市政管网、标识标牌等智能化、绿色化循环改造,推进园区黑化、美化、亮化、绿化提升,完成新园路道路延伸工程。依托龙翔创业孵化园建立全方位工业园区服务平台,完善培训、设计、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服务,完善平台支撑体系。力争到2026年,每年培育1家以上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责任单位:袁州产业园、区工信局)

11. 提升园区承载。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的高效集约用地理念,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提高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完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合理空间布局,完成袁州产业园调扩区,拉开发展框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土地平整,推进袁州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开展园区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成立工作专班,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僵尸”企业,加速“腾笼换鸟”,缓解园区用地供需矛盾。通过“增存挂钩”方式盘活批而未用土地,加快园区土地平整,加大林地、土地指标向园区集中,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创新工业企业用地保障和项目监管方式,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充分发挥园区人社服务平台作用,推行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力争到2026年,工业园区营收占全区工业营收比重达90%,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达95%。(责任单位:袁州产业园、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袁州分局、区人社局)

12.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园区体制改革,增强平台公司造血功能,逐步推进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转型。通过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多渠道补充高学历、专业强的干部,完善考核机制,加速人员流动,推进人岗适配,同时,进一步健全充实园内区直部门派驻机构设置,不断推动有关审批权限下放,并实行园区、区直部门双重管理。(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营商服务中心、区人社局、袁州产业园、区国投集团)

(五)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

13. 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推进工业一体化进园区,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升级园区智慧云平台等数字平台功能,打造“数字产业园”标杆,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航宇新材、百神药业、天联科技等企业申报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继续壮大锂离子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基础赛道,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以银锂新能源、环锂新能源、九鼎动力、汉尧富锂等企业为依托,以锂离子电子材料为基础赛道全力创建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以红狮水泥、百神药业等数字转型先行企业为示范,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场景,树立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重点推进银锂新能源、海尔思、莱茵电梯、远方矿业等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力争到2026年,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达5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达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少于1家。(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袁州产业园)

14. 优化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提升5G发展能力,保障5G网络建设顺利推进。支持企业加快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建设。持续推进光纤网络基础建设,提升网络质量和效率。开展“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应用场景、示范企业等培育建设,重点推进红狮水泥、莱茵电梯等企业打造示范企业进程。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智慧化”。力争到2026年,5G基站数达2500个,企业上云达3000家,500M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过35%。(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15. 提升配套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出台数字经济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推动我区有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制造企业向云应用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和供给能力。鼓励数字经济服务企业或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运营、监测、“两化”融合、企业深度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服务,重点支持企业推进全链条、整个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据采集、设备互联、在线监测。搭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数字技术应用需求(机会)清单。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改造与优化,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5G扬帆及5G绽放杯优秀案例。(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

(六)开展企业梯度培育行动

16. 培育小微企业做大。用好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初创期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规上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促进微型企业上数量、小型企业上规模、中型企业上层次。支持通过技改、兼并、重组扶持小企业做大。建立全区“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及时跟踪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力争成熟一个,入规一个。力争每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17. 培育优质企业做精。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加深“产学研用”合作,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较高的优质中小企业,形成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突破100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18. 培育拟上市企业做强。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行动思路,持续推动“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做细做实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和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助力拟上市企业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筛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企业纳入后备库培育,充分利用省股交中心“专精特新”板块为企业建立分层管理体系。提升上市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加大融资支持,运用“上市贷”“映山红助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充分发挥袁州区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拟上市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帮扶企业解决股改上市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加快航宇新材、大海龟、海尔思药业等企业上市步伐,完成金地锂业、汉尧富锂等企业股改。力争2026年,本土上市企业达5家,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不少于20家。(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工信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工业强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袁州区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相关问题,为计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工业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推进和组织日常工作。各重点产业链链长要统筹抓好产业链各项工作,包括搭建平台,调研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制定产业链政策和解决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负责产业链发展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对接落实链长工作要求,及时报送出台的政策文件,每季度报送工作推进情况。业务支撑部门协助推进产业链相关工作,结合工作职责明确专人,为产业链牵头单位提供业务支撑。各有关部门要将落实产业链现代化“469”行动计划列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范畴。

(二)强化工作机制。为确保区重点产业链“469”行动计划有力有效推进,定期召开链长制专题会,研究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在项目建设区领导挂点推进和日常调度基础上,督促项目进度和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会,分析前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进行预测预警。

(三)浓厚发展氛围聚焦工业主战场,加快出台数字经济、技改升级等系列政策,全方位助力产业发展。对服务园区、服务企业的优秀先进单位予以表扬,对表现不佳、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并约谈其主要负责同志。要继续推进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工业战线挂职锻炼,并适当延长挂职时间。区工业强区办要及时对推进“469”行动计划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袁州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局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