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袁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龚法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综合实力有新提升。全区生产总值139.3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收入7.2亿元,增长38.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9亿元,增长30.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7亿元,增长24.2%;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12.3%。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5.63亿元,增长15.7%。实际引进内资32.2亿元,利用外资3214万美元,出口创汇4941万美元,分别增长35.5%、16.2%和5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6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1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6828元,增长23.9%。

项目建设有新成果。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116个,合同资金139.5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竣工项目169个,竣工项目完成投资25.38亿元。医药工业园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平整土地1000余亩,完成银岭路、劳动力培训中心、彬江水厂一期等项目建设。园区新增开工项目40个,其中,总投资超40亿元的瑞福锂业、锦华纺织等22个工业项目于2011年12月26日集中开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丽思顿实业、名爵服饰等16个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远大化工成功申报国家“863”计划,江特锂电成功申报省重大科技锂电专项及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专项。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4亿元、上缴税金5.33亿元,分别增长29.9%和22.1%。

农业农村工作有新进展。全面启动了4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袁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产标准粮田改造和中低产田改造各1万亩。投资3000多万元,新修建水泥公路206.7公里、桥梁2座、候车亭60个,新(改)建农村客运车站4个。完成167个新农村村点建设,建成了天台、芦村、新田、慈化、楠木5个集镇垃圾处理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园区获批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共有入园企业20家,其中18家企业已投产,2011年6月,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点,代表省委、省政府接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视察。以示范区为龙头,带动九鼎牧业、宜春元博、青龙高科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其中省级5家、国家级1家。粮食、油茶、蔬菜、生猪等重点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其中粮食总产41.16万吨,生猪出栏115.65万头,新增高产油茶造林4万亩、蔬菜基地4000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50%。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6.7万亩、苗林一体化基地建设1万亩、金银花试点栽种5000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600万元,我区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称号。

城镇建设有新面貌。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政府投资3亿多元,全面完成区行政中心大楼、行政广场、袁州公园、宜阳路等13个续建项目扫尾、验收工作。初步完成秀江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工作。投资11.9亿元的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2.6亿元的袁州大厦、4.5亿元的三号安置区二期工程以及一批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带动社会投资8.1亿元,启动了江南置业、绿森房地产、昊泽地产等8个项目建设。嘉晨东郡、汇龙酒店等5个项目建设规划成功获批。全区20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达36.6平方公里,全区城镇化率达46.4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水平有新提高。全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达1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3%,比上年增支4.5亿元。市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工程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3118户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开工,已建成2163户。婚姻登记示范窗口创建工作受到民政部表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经验在省、市推广。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服务、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飞剑潭乡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了水江中学学生宿舍,启动了特教学校、九小、洪塘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项目建设,撤并整合11所农村小学,逐步缓解了大班额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我区被评为“全国版画之乡”;区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一级文化馆”;12万字的《袁州红色故事》已出版发行;平民英雄谭良才入选2011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大井冈山之子;慈化镇金菊小学教师曾祥志、朱文君入选2011致敬江西人物;启动了广电网络前端中心机房建设;新建23个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镇全覆盖;新农合筹资1.6亿元,参合率达96.1%,超过省政府下达目标4个百分点。残疾人事业取得新发展,新增54个残疾人康复站点。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出生政策符合率提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性别比下降的控制目标。

社会管理有新成效。平稳完成33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安置职工11454人。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三同四民五促进”等活动,解决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的信访难题,全区进京、赴省上访量明显下降。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在2011年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区满意率96.01%、治安状况好转率92.88%,均比2010年底前移4位。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自身建设有新加强。以锻造懂经济、会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干部为目标,自觉加强学习,自学之风进一步浓厚。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查处影响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行政投诉案件157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清理,精减和转办行政审批项目98个,精简率达35%。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区政府门户网站获“2011年全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大力开展反腐倡廉,一些违纪违法案件得到有力查处。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群众团体的联系,共办理人大议案1件、建议53件,办理政协提案94件。

同时,人民武装、物价、药监、质监、消防、档案、统计、旅游、电力、工商、保险、台办、外事侨务、宗教、气象、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百万袁州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市驻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袁州发展的同志们和海内外客商朋友们,向所有在国内外学习、工作和创业,时刻心系家乡,真情反哺故土的袁州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实体经济不强,工业项目不扎实;产业结构不均衡,“头大身小”现象比较突出;税源不足,财力不实,收支难以平衡,等等。我们将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区领导班子全面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实现五年目标、推进幸福袁州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在全省19个区中前移3位,跨入全省第六强区”的奋斗目标,依托“三区”建设平台(医药工业园区、袁州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牢牢把握“稳中快进、难中取胜”的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赶超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业做强、把城镇做美、把农业做实、把环境做优,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打造实力增强、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幸福袁州。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166.56亿元。财政总收入确保增长20%,达到16.1亿元,力争增长25%,达到16.8亿元;其中地方收入确保增长20%,达到8.6亿元,力争增长25%,达到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达到173.56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42.11亿元;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20.02亿元。引进区外项目资金增长16%,达到37.52亿元;利用外资增长11%,达到3568万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达到593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123.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185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7716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48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必须紧紧把握“五大重点”。一是高质量做强实体经济。千方百计把投入提上来,把项目引进来,把产业做起来,不断做大做实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后劲。二是高效率破解瓶颈制约。土地、资金和人才是促进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加速要素聚集,支持更多、更大的项目落地,为赶超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三是高品位推进城镇建设。牢固树立“设计高于规划、建设高于设计、管理高于建设”的理念,加强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的精细化控制,突出抓好袁州新城建设。四是高标准强化民生保障。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办好一批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五是高要求加强政府建设。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肩负的责任和担子也越来越重,唯有不断提升素质、优化服务,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围绕“五大重点”,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抓项目、兴产业,千方百计做强实体经济,强化建设幸福袁州的经济支撑

以更大的气魄推进项目建设。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兴工强市”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突破工业,着力引进大项目、做强大企业、培植大产业。紧紧围绕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锁定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天津等重点区域,准确把握和捕捉这些地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动向,以及主导产业、消费热点的演变趋势,瞄准上市公司和央企、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以及产品工艺和市场成熟、有转移发展意愿的企业,加强对投资者的研究分析,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资源招商、以成本招商、以服务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见效快、税收多、成长性好的高效益型项目。全区力争新引进项目100个,合同资金100亿元。积极对接双汇集团、华电能源、南方水泥、闽宏服装等重大意向性项目,尽快促成丰日电气、涌金实业、建菱高科等一批已签约项目,以及珠泉机械行业协会项目开工建设。以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契机,理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通过财政奖补、税收杠杆、支持贷款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培养一批结构灵活、产投比高、带动性强的实体经济。

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产业建设。根据产业规模、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结合周边区域产业格局,定位主导产业,选择发展重点,推进产业梯次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产业关联项目,支持已投产的医药企业满负荷生产,鼓励现有企业推陈出新,发展新药品种,加快推进济民可信金水宝生产线等一批医药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江西佑美、新龙生物等在建项目建设;帮助百神药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培植锂电新能源产业。整合优化锂电资源,加大对锂云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资源招商,延伸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重点推进瑞福锂业、平安锂电、鸿鑫能源等落地项目建设,力促本源新材料、江特锂电等投(试)产项目达产达标。抓好机电和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伟成制造、欣宏机械二期、永盛常电子以及丽思顿实业、中联石材、瑞丰硅微粉等项目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力争新增济民可信、远大化工2家企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积极帮助江特锂电申报省级研发平台;力争成功申报4个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抓好粮食生产,力争粮食产量达42万吨。加快“中国高产油茶之乡”和本地油茶品种原产地申报、认证工作,力争获批。推进高产油茶基地建设,确保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4万亩,力争完成6万亩。鼓励连片5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兴建一个万头养猪场,全区年出栏生猪150万头,力争200万头。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力争全区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60%。力争新增金银花栽种1万亩。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1—2家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更大的手笔推进平台建设。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合理规划医药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为医药、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留足发展空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建成新园路、康成路、湖东路、银岭路向西延伸段等一批道路管网工程,力争彬江污水处理厂和彬江110KV变电站建成投运,医药产业基地110KV变电站开工建设。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力争新征工业用地15000亩,新平整土地3000亩。理顺医药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职能,尽快实现公司独立运作,建立健全“以园养园、以园建园、以园扩园”的经营建设管理机制。力争全区工业经济达到“双百双十”目标,即工业投入100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工业园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工业实现税收10亿元。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园区“二横八纵”道路路面硬化、观光人行道路基铺设和园区管网线路建设,建成东升公司蔬菜加工配送基地、星火农林公司公助民办油茶科研所。加大对园区企业支持力度,促其达产达标,力争实现园区产值5亿元。

(二)坚持增投入、强管理,多种途径促进城乡统筹,拓展建设幸福袁州的承载空间

坚持城乡共进。注重区、乡、村三级梯队建设,逐步改善城乡面貌。重点推进新城建设。完成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点推进行政中心片区、新火车站片区、沿秀江河线“两片一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新城范围内学校、医院、银行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加快续建工程建设步伐,完成政府性投资25亿元,力争年底前建成袁州大厦、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三号安置区二期三个项目主体工程,启动宜阳南路延伸、新坊河桥、下浦安置小区及滨河绿地景观带、政府小宾馆等13个基础性项目建设。认真把握房地产发展节奏,做熟做热有限的土地资源,推进秀水风情、昊泽地产等8个商业性项目建设,力争撬动3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新城,使袁州新城尽快形成一个大工地,尽快长大长高长丰满。着力抓好集镇建设。完成三阳、彬江、新坊、金瑞和天台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彬江、新坊、南庙、湖田等乡镇行政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力争三阳、西村进入省级示范镇行列,彬江、新坊、慈化进入市级示范镇行列。全面铺开新农村村点建设。推进150个左右新农村村点建设,突出抓好17个市级、25个区级“和谐小康家园”示范点创建,确保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

坚持基础共建。继续配合抓好杭长客运专线、明月山机场、明月大道、万载至宜春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宜春至慈化公路建设;完成杨福线三阳至洪塘段11公里路面养护大中修改造工程,确保全年新修水泥路100公里,新建交通综合服务站1个。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袁北、袁南灌区节水改造以及标准粮田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农业开发水土保持、第二轮小农水重点县和飞剑潭水库城乡一体化供水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新增7万人喝上安全饮用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完成1.0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新建2000个户用型沼气池和4处大中型沼气池。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000万元。

坚持市场共享。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园、农资大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重大服务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1-2家大型商业企业,促进城市繁荣。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加快农超对接步伐,力争新增蔬菜直供点10个;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力争新增农家店布点100个,各类农家店总数达370个。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完成袁州旅游画册编纂,启动酌江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加大丰顶山庄溪溶洞旅游招商开发力度,加快南庙碧水山庄和春南国际温泉公园项目整体开发,推进白马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升级改造。着力构建以“一心、三区、多点”(即中心城;飞剑潭、慈化寺、酌江;乡村生态旅游点)为主的城区消费、城郊休闲、景点观光一体化商贸旅游体系。

坚持市区共荣。始终坚持市区一体化,全面参与、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市委、市政府对“湖田、明月大道两侧、城南”三个片区的规划建设。全力以赴抓好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配合抓好开展中心城区宜居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的各项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宜居社区、文明社区,擦亮市、区共有的城市名片。在支持中心城区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加强与市政府及市直单位的沟通衔接,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全力对接好中心城区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倾斜,借机、借势、借力发展自己。

(三)坚持调机制、破瓶颈,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建设幸福袁州的内生动力

做优政务环境。坚持以发展为重,以服务为要,牢固树立“人人事关政府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坚决杜绝官本位、小鬼难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行为,逐步消除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等庸俗习气,努力创造开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维护政府公平公正、开明开放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实“一对一”服务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兑现政府服务承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效能投诉和发展环境监测点制度,扎实推进各项专项治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延伸行政村组代办服务,不断改善便民、便企服务条件和质量。

做靓生态环境。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确保完成2.89万亩建设任务;制定并启动苗林一体化五年规划,重点抓好以320国道沿线为主的2万亩苗林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封山育林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水源及水库水质保护管理,取消水库承包养殖,推行人放天养,力争3年内全区水源及水库水质全面达标。维护河道采砂秩序,确保袁河畅通。加强节能减排源头管理和技术改造,鼓励工业废物回收利用,确保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以上,实现工业节能量0.5万吨标准煤。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完成寨下、飞剑潭、柏木、水江、辽市、竹亭6个乡镇的垃圾处理中心建设,逐步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深入开展基本农田永久性划定工作。尽快完成新田、洪塘2个国家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做实要素环境。着力破解用地瓶颈。紧盯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试点、包装重大项目等措施,力争解决建设用地指标4000亩。打好土地开发大会战,力争开发土地3000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盈余。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加大政府融资力度,确保实现政府融资5亿元,力争7亿元。加大土地储备和成熟地块的包装推介力度,力争收储土地1000亩,出让商业土地500亩,实现土地出让总收入超10亿元。加快金融业发展,支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快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力争上半年正式挂牌营业;积极对接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埠外金融机构,促其来袁设点。加大“三争”工作力度,力争向上争资增长20%以上。着力破解人才瓶颈。探索建立人才参政议政、政府奖励和住房保障等综合性激励机制,提高人才政治经济待遇;针对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油茶深加工、工程建设等领域,定向引进一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做活体制环境。抓好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牧实验场、西岭布果园场、国有林场、基层站所等企事业单位改革扫尾工作。完成10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建站示范点建设。强化对零星实有税源征管,提高组织收入能力。全面转变财政收入考核方式,重点考核收入质量和财源培植能力。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乡镇把财政做实做强。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价格审核机制,规范重点项目投资审核程序。关注和研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政策,加强总部经济、货运产业、建筑安装等行业的营业税监控,确保营业税基数与我区经济规模相适应。

做美人文环境。以媒体、学校、社区为平台,广泛深入开展“学英模、树正气”等活动,积极介入民风、民德的保护与激励,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良好道德风尚,倡导“大情大义、开明开放、创新创业、勤劳淳朴”的袁州精神。加快繁荣文化事业,依托禅宗文化、农耕文化、袁州版画、南庙武术等特色文化元素,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税费减免等措施,培植和壮大具有袁州特色、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和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增强文化袁州的可视性和易识别性。完成1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备工作,抓好30个农家书屋建设,争取新增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坚持保民享、护稳定,不遗余力谋求群众福祉,打牢建设幸福袁州的民生基础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启动五中、七中、八小等改建项目,加快特教学校、九小、一小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竹亭中学、金瑞中学、湖田小学整体搬迁工作,力争调减13所农村中小学校。紧抓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有利时机,新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查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器材辅助中心建设,力争新建康复服务站点46个。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孕前型管理,控制政策外生育,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省、市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一个体育活动中心和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袁州年鉴》和《中共袁州地方党史》编纂工作。完成广电网络前端机房建设,新增7个乡镇的有线电视联网,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力争实现全覆盖。

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350个、“4050”人员就业51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7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铺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适龄人员参保率达80%。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全区参合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民政福利中心和13个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作,完善凤凰街道柒家岭等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重点实施好18个贫困村规划项目,抓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妥善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上级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国有林、垦区以及城乡各类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解决群众“安居”问题。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改善一批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切实防止土地抛荒。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全面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开展领导接访、干部下访活动,稳妥化解各类突出矛盾。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加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抓好煤矿“一通三防”和水患防治工作,加强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标准化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强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青少年教育管理。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专项整治一批影响公众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坚持转作风、强内功,毫不懈怠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建设幸福袁州的强力引擎

打造责任政府。责任是发展的基础,是为人处事的基点。今天的袁州,诸多难题已经破题,亟待我们以更大的责任感、更强的责任心、更严的责任制解好题。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难题,面对日趋紧缺的用地用人困局,面对严峻的项目建设倒逼态势,面对持续加大的社会稳定压力,退缩就是失职、推诿就是无能、无为就是渎职,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善谋实干才是唯一出路。秉着对袁州历史负责、对袁州人民负责、对袁州子孙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负责如负山、守责如守城、履责如履冰”的意识,做到履责必实、失责必究、问责必严,着力打造负责、守责、履责的责任政府。

打造务实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发展实体经济、培植实有税源、增强实际财力、为民办实事论英雄、论成败。紧紧围绕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坚定不移地抓执行、抓操作、抓落实。在执行的过程中,抓住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把握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牢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珍惜民资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和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精简文件会议,简化办事流程,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打造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准确地履行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确保工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群众听证、社会公示等制度,力求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打造廉洁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审计和监察关口前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财政管理、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项目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坚决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正处于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加速袁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幸福袁州而努力奋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