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1日在袁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金三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的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袁州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的五年。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8.9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6.24亿元,年均递增14.5%。财政总收入由2.29亿元提高到10亿元,实现五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4.85亿元提高到103.95亿元,年均递增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95亿元提高到79.49亿元,年均递增18.5%。今天的袁州,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我们为之而倍感振奋!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0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59亿元,年均递增25.5%。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建成面积由1.78平方公里拓展到7.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60平方公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6.8亿元提高到49.1亿元,上缴税收由0.99亿元提高到4.2亿元。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成规模,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今天的袁州,产业门类齐全,发展势头强劲,我们为之而倍增信心!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共改革企业125家,置换职工身份29488人。财政改革逐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医药工业园管理体制、袁州新城管理体制、公安管理体制、广电管理体制、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市、区体制关系基本理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8586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5.7倍;出口创汇累计达9400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今天的袁州,活力迸发,生机蓬勃,我们为之而倍感骄傲!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立区战略取得新进展的五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由1.391吨标准煤下降到1.072吨标准煤。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9.3%上升到62.7%。今天的袁州,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我们为之而倍感自豪!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的五年。城乡建设总投资26.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推进了规划面积5.96平方公里的袁州新城建设,完成各类项目建设30余个,袁州新城初具规模。新增5000—8000人的集镇14个,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10年的44.2%。农村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区公路里程达5184.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面完成738个新农村村点建设。今天的袁州,城乡变样,潜力无限,我们为之而倍增底气!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230元提高到2010年的14333元,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81元提高到5510元,年均递增10.9%。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均取得较大成效,实行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覆盖。今天的袁州,安居乐业,心齐气顺,我们为之而倍感欣慰!

二、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决战之年,也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同力之年,大干苦干实干之年,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转变转折之年,突破突围突出之年。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一是四个反映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取得重大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54.3%,增幅列全省第8位,全市第1位;其中地方收入5.2亿元,增长46.8%;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总量的8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16.24亿元,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103.95亿元,增长31.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3.15亿元,增长70.8%。二是四个内涵后劲指标增速加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2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83亿千瓦时,增长31.8%,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位。工商注册登记企业699户,收取企业注册登记费110万元,是2009年的4.4倍。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9亿元、11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36.6%、22.8%。三是三个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9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3元,增长10.2 %。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增长14.6%。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3.76亿元,利用外资2736万美元,外贸出口3194万美元。新引进项目1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新增江西佑美、新丝路实业等签约入园项目55个,丽思顿实业、粤新通信等开工项目43个,江南医药二期、远大化工二期等投产项目12个。江特电机、百神药业、飓风化工、四海电子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特电机研发平台被认定为江西省特种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成效明显,共争取各类资金12.8亿元,增长20.38%。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2.9亿元,基本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土地3000余亩。经济发展要素功能逐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金融业发展打造宜春中小企业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打造宜春中小企业金融中心。推进区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利用1个月的时间,清收不良贷款5559万元,为全省金融系统清收不良贷款创造了经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我区恢复设立袁州支行;引进宏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德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工作快速进展。在全省率先出台《袁州区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整治实施意见》,启动19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整治。完成石溪、沙江、酌江等3座中型水库,永红、乌头江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新田、西村2700亩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27万亩。新建户用型沼气池1340处和大中型沼气池15处。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08万元,增长53.8%。完成5座渡改桥建设任务、142.7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和95.9公里县通乡水泥路,顺利实现省政府规定的撤渡改桥、村村通水泥路、县乡道通水泥路三个100%目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粮食总产37.43万吨。投资7000万元,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主干道、排灌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园区实现总产值3亿元。新造高产油茶面积2.23万亩,完成整地2万亩。新增蔬菜基地6个,蔬菜基地总面积8000亩,中心城区蔬菜自供率达45%。新建规模以上养殖场184户,生猪出栏110.2万头。完成金银花试点栽种面积2000亩。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积封山育林,对补偿性公益林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实行长期全封山,对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实行8年全封山,封山面积184万亩,关停木竹经营加工企业254家。完成4.9万亩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146个新农村村点建设。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圆满完成行政中心大楼、袁州广场和袁州公园等20个项目建设,顺利实现“三年搬新家”的目标。平稳推进中心城区10大片区拆迁改造工作,拆迁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以来中心城区拆迁面积的总和。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3亿元,启动乡镇重点建设项目81个,完成西村镇迎宾路改造、三阳镇阳光广场和竹亭乡竹亭大道等项目16个。完成天台、金瑞、彬江、三阳、西村等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全区城镇化率达44.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配合中心城区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中心城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启动化肥厂、农牧实验场等14个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完成磷肥厂等4个点改造任务;完成8个街道小游园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依法取缔不法排污企业13家。生态旅游成效初显,绿博生态农业园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酌江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各项改革平稳推进。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力度,筹集改制资金1.98亿元,完成27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891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全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农村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更新中心城区区属中小学校课桌椅3.6万套。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15名,是全省年度招聘人数最多的县(市、区)。新增南庙武术、袁州夏布制作工艺等6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我区干部编著的《中华数字词典》正式出版发行。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基本完成区人民医院、西村镇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以中心城区和慈化镇为重点,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清理清查整治活动,完成四项手术16624例,查处名人富人政策外生育8例,查处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政策外生育14例,查处“两非”案件12例,基本达到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标准。恢复设立袁州区广电网络传输分公司,新增28个行政村通广播。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75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共发放民生工程资金5.36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发放小额贷款3103万元。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19万人,“五大保险”参保对象30.26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0元和20元,发放低保资金7619万元、农村五保户资金132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共救助1.69万人,救助金额200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开展儿童“两病”查治工作,免费送治白血病儿5例,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疑似病儿238例。发放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2785万元。新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29个。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项目投资1346万元。着力推进煤矿改扩建工作,完成煤矿扩界9对;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整改提升,缩减烟花爆竹企业66家;开展露天采石场整合提升,关闭61家露天采石场,全区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着力化解各类疑难信访问题。先后在慈化、彬江、西村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在全区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进乡村”和“为市民解忧,促城区和谐”活动,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区满意率93.88%,排名第68位,比2009年前移30位;治安状况好转率93.14%,排名第39位,前移47位。满意率和治安状况好转率均列全省设区市所在地第一名。

政府建设自觉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创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服务法治化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区政府领导分工负责制、区长例会交帐制、政府常务会议事制、重点工作督查通报制等机制,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自我加压、问效问责渐成风气。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2项,精简率38%,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72项,节约资金2760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加强与群众团体的联系,共办理人大建议42件、政协提案68件,办结率100%。

人民武装、物价、药监、质监、消防、档案、外事侨务、台办、史志、宗教、气象、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市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和思想,在支持中心城区发展的同时,借机、借势、借力发展自己。我们袁州地处宜春中心城区,支持、服务、参与、融入中心城区的发展是我们最大的大局。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袁州区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做大袁州区就是做大市本级,支持袁州区就是支持市本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的高度共识,市区互动关联、互信交融成为自觉共为,“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成为市区共同的名片和特色,“医药园区”、“建材基地”、“油茶之乡”、“千年古郡”成为市区共同的优势和亮点。借机、借势、借力发展既是低成本发展,也是高速度发展,更是符合袁州实际的科学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既定目标抓落实,以目标明确方向、以目标凝聚人心、以目标引领未来。2008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三年进入全市第一梯队,五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目标,以此激发动力、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全区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抓执行、抓落实、抓操作。现在,我们拥有省级医药工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教育园区三大产业和事业平台,拥有袁州新城区这个新型城镇化平台。2010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成为全省22个财政收入上10亿元的县(市、区)之一,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彰显了我们的实力,展示了我们的势头。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重新定位,提出“三年同步进入全省、全市第一梯队”的目标,引领新的发展方向,开创新的发展纪元。

必须始终坚持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努力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环境和条件。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紧密团结在区委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做到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清劲足、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在中心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清理清查活动中,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各乡镇、街道积极配合,合力攻坚,基本扭转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在抗洪救灾中,全区共出动民兵上千人、干部群众上万人,调集编织袋8万余条,组织武警公安、干部群众集中抢险15次,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通宵达旦、不畏艰险,夺取了抗洪救灾巨大胜利。省委巡视组去年9月至10月在我区开展了近两个月的巡视工作,巡视后反馈意见认为,当前袁州区正处于,班子最团结、最和谐的时期之一,工作合力最强最大的时期之一,各种项目建设最多最好的时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必须始终坚持认真动真的精神,始终坚持碰硬过硬的作风,在重点工作上创一流、在难点工作上求突破、在亮点工作上创特色。善于抓重点才可能创效能,善于破难点才可能创速度,善于打造亮点才可能创特色。区行政中心、区民政福利中心、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区委党校创出了全省一流水平。计划生育难、行路难和用地难等难点工作得到有效缓解和破解,年度内争取用地指标6917亩,是全省年度内争取用地指标最多的县(市、区)之一。2010年,我区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扶贫和移民先进县(市、区)称号,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全省工业崛起奖;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体育贡献奖;区民政局被授予全国婚姻登记示范窗口;区林业局森防站被评为全国村级森防员培训先进集体;区国土分局被评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荣获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奖励10余项。荣获省、市两级的年度奖励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反响之强烈,前所未有。

必须始终坚持锻造大开放、大袁州的人文精神,培育大局、大情、大勇、大气的袁州文化,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地方的持续发展不仅仅靠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更重要的是靠文化和文明的推动。文化是最大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是一个地方的“魂”,是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最基础、最根本、最具魅力的核心要素。作为百万人口大区,就是要树立大局、大情、大勇、大气的精神,树立袁州文化的崭新形象。所谓大局,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大局观念,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抓执行、抓落实。所谓大情,就是对群众、对事业、对工作要有感情、有激情、讲亲情、动真情。所谓大勇,就是要敢于拼搏、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创业。所谓大气,就是眼光要开阔、胸怀要宽广,谋事要有大气度、做事要有大气魄。“济民”熊国庆、“百神”付志高、“金特”吴勇等一批外来创业者通过在袁州大地上创新创业,已经产生了无限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成为新一代袁州人。“江特”朱军、“远大”黄荣来、“农信社”邓新华、“飓风”葛亮明等一批“草根”创业者在袁州大地上生根开花,正逐步成长为参天大树。火海救人、勇于献身的王茂华和谭良才可歌可泣。27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村党支部书记汤怡妹可亲可敬。这些创业者和奉献者正是袁州人崭新风貌的缩影和体现,更是袁州精神的构建和迸发。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百万袁州人民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市驻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袁州发展的同志们和海内外客商朋友们,向所有在国内外学习、工作和创业,时刻心系家乡,真情反哺故土的袁州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理性地看到,在谋求袁州崛起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名区实县,实质上是农业大县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欠帐多、包袱重、压力大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宏观政策约束、资源环境约束、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按照区委提出的“思路不动摇,体制不变更,管理不出漏洞”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区委的思路和决策,更加有为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绝不辜负全区百万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拉开“十二五”发展的壮丽序幕,必须开好局、起好步,让开局之年成为希望之年、奋进之年、丰硕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树立一个理念(做大市本级做强袁州区,加速市区一体化)、加快“两转”步伐(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加速“三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主攻“四区”建设(医药工业园区、袁州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袁州教育园区)、做强“六大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业、建材产业、机电产业、油茶产业),顺利实现“进入全省、全市第一梯队”目标,找回袁州在全省、全市应有的位置。

总体要求是:决战园区、做大总量、提升速度、奋勇争先。决战园区,医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袁州新城区、教育园区是全区赶超发展的着力点,是一切生产要素、一切积极性、一切创造力的聚焦点,必须按照规划,以决战的姿态和力度,以必胜的信心和速度推进园区建设。做大总量,有总量,才有话语权,必须继续坚持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的思路不动摇,迅速把经济总量做大,把产业做强。提升速度,就是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奋勇争先,就是要确保如期实现“三年同步进入全省、全市第一梯队”的目标,再创袁州新辉煌。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力争15%;财政收入增长25%,力争32%,其中地方收入增长25%,力争3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力争32%;引进区外项目资金增长27%,力争30%;利用外资增长16%,力争20%;外贸出口增长16%,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贯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持续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发展,也就是推动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转型,推动低端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推动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转型。为此,今年的工作具体要做到八个提升:

(一)以袁州医药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转型发展的支撑力。

袁州医药工业园区是全区加快发展、进位赶超的主战场,是全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全区上下信心和决心的兴奋点。今年,园区投产企业达100家;纳税超过100万元的企业达40家,力争50家,其中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上交税金6亿元。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家。

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医药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济民药业二期、百神药业二期、江西佑美、精诚药业等项目建设,促其早投产、早见效。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江特锂电、本源新材料、金海新能源等项目建设,促其早日竣工投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研究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激励政策,重点推进飓风化工等项目建设,抓好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申报工作,力争新增金特建材、远大生物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帮助英龙橡胶、远大化工等企业筹建和申报省级研发平台。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园区规划管理水平。精心编制园区用地规划,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力争报批土地4000亩,新平整土地3500亩。重点抓好园区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水、电及管网工程建设。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恢复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建制。积极申报省级生态园区,着力打造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提升园区品位。

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聚焦符合市、区主导产业的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高品位客商、高品质项目和品牌企业。积极对接双汇集团、NEC锂电、益海嘉里等重大意向性项目。加大企业上市帮扶力度,支持江特电机增发股份,帮助金特建材、济民可信、百神药业、远大化工等一批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全区新增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本土企业家做大做强,引进外来企业家落户袁州;引导和鼓励投资地产、房产、矿产的企业家,整合生产要素,投入锂电新能源产业、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

(二)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转型发展的助推力。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今年力争整合政策性农业项目资金3000万元,完成园区道路路面硬化,基本完成农田排灌系统建设。大力扶持香港东升、星火科技等17家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基地。充分利用园区平台优势,紧盯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重点农业企业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引进3—5家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落户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

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抓好3个以上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建设,力争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84.8万亩。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个一”工程:抓好“一棵树”,即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新造高产油茶面积4万亩,抚育改造3万亩;加快省级油茶产业科技园建设步伐,建立5000亩油茶产业科技园;引进1—2家油茶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有效提升油茶产业附加值;加快油茶品种原产地认证步伐,积极申报“中国高产油茶之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参与高产油茶基地开发。抓好“一蔸菜”,即抓好蔬菜产业发展。策应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新增3个千亩连片蔬菜基地,总面积达1.4万亩,中心城区蔬菜自供率达60%;加快蔬菜市场直供步伐,力争新增蔬菜直供点10个。抓好“一头猪”,即加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力争年出栏生猪130万头、存栏100万头。抓好“一朵花”,即发展金银花产业,力争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万亩。抓好“一个园”,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袁北灌区二期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力争启动袁北灌区三期、袁南灌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主汛期前完成5座小(一)型水库和3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整治,启动团源冲、湾下等9座小(一)型水库除险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3000亩土地开发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各类农机具3500台。完成1500处户用型沼气池和20处大型沼气池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高速公路、320国道、三水线等交通沿线为重点,布局新农村村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精品和亮点,圆满完成全区135个新农村村点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完成8个乡镇的集镇大型垃圾处理焚烧炉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三)以袁州新城区为龙头,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升转型发展的辐射力。

加快袁州新城建设。调整优化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再拓展10平方公里,抓好新城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滨河路、下浦安置区等续建项目建设。投资16亿元,启动袁州大厦、政法大楼、南庙景观湖等一批新建项目。完善新城核心区电力、通讯及园林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力争完成三阳、彬江、西村、新坊、慈化、金瑞和天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大力推进三阳镇三江口建设改造、西村镇沙田广场、天台镇两河四岸、慈化镇新集镇等项目建设,着力塑造一批特色乡镇。探索建立乡镇集镇土地收储、运作和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城镇建设监察管理机构和集镇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全区集镇建设管理水平。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编制全区金融业发展规划,推进宜春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区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力争早日挂牌营业;鼓励宜春宏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组建村镇银行;加大银行招引力度,重点跟踪南昌银行、上饶银行等省内地方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力争新引进或组建金融机构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3家,把金融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研究出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中石油中心油库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大型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等,把物流业培育成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基地落户袁州,尽快做大经济总量

积极配合城市创建。抓好中心城区创建宜居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的各项工作,开展宜居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参与、支持和服务好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妥善解决居民“安居”问题。配合抓好杭长高速铁路、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四)以教育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转型发展的牵引力。

全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真正把教育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工程来抓,把学校建设作为优先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提高学生接受均等教育的程度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规划面积1500亩的教育园区建设。投资2亿元,启动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宜春一中、宜春九小和宜春特教学校,总占地面积500亩,可容纳学生1万人,力争2012年春节前交付使用,有效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创新教育理念,研究出台招引大学和职业教育学院的政策措施,力争引进1—2所职业教育学院落户教育园区。下决心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网点布局。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争每个乡镇集镇所在地兴办一个标准化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健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新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抓好新田、慈化等7个乡镇的有线电视联网,继续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启动2—3个乡镇体育中心活动场所建设。

(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转型发展的创造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建设,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制。加大改制资金筹措力度,加快资产变现步伐,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及农口企事业单位改制任务。稳步推进区属事业单位改制。

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税征管、工商登记、招商引资、工业园区新增企业、袁州新城在建项目等税源信息共享机制,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方式,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投资审核力度,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全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六)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升转型发展的承载力。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严格落实封山育林政策,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确保封山育林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加强河道非法采砂治理,出台水库水质管理办法,水库水面逐步退出承包养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杜绝新的污染和二次转嫁污染企业,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项目和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

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6.64万亩造林绿化任务。突出抓好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以及彬江、西村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积极开展 “森林乡镇”、“森林校园”、“森林医院”、 “森林村庄”和“森林园区”等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推进林苗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西岭布、西村、洪塘3个片区共1万亩林苗基地建设。

(七)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全力改善民生,提升转型发展的保障力。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50人,“4050”人员再就业4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增参保对象2000人,基金征缴总额1.36亿元。加大新农合参保力度,确保全区参合率达95%以上。抓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强化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查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强对整村推进和后期扶持村的跟踪帮扶,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快煤矿改扩建步伐,抓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开展烟花爆竹整改提升“回头看”工作,完成非煤矿山整合提升,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加强学校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投入、安全考核的工作网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领导包案调处力度,做到关口前移、窗口前置,减少群访和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融合发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建设,加大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区政府将重点做好民生工程10件实事:

1、资2亿元新建宜春一中、宜春九小和宜春特教学校。

2、投资1200万元,改造宜春一小、源仙台学校、水江中学、飞剑潭中学、洪塘中学和湖田小学等一批城乡中小学校舍。

3、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区民政福利中心二期工程。

4、投资4000万元,开展4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整治和竹亭河小流域治理。

5、投资3800万元,完成彬江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6、投资5000万元,完成袁州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

7、投资1000万元,完成袁州医药工业园就业培训实训中心大楼建设。

8、投资3000万元,完成袁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

9、投资1700万元,完成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所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10、投资5000万元,新修公路100公里,新建水江、湖田和寨下三个乡镇汽车客运站。

(八)以执行力建设为核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转型发展的战斗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正确把握执行的方向,坚持“促发展、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不放松,不断强化大局观念,提高对上级方针、政策以及部署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牢固树立结果第一的执行理念,以执行的结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逐步提高从事开放型经济的能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坚持反腐倡廉,从严执政,自觉践行《廉政准则》,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把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提高政府落实力。落实力是工作态度问题。树立正确的落实观,在工作中切实把握好“三点”:一是把握政策要点,准确落实。二是把握时间节点,按时落实。三是把握落实起点,高标准落实。始终坚持“两创”,即创袁州特色,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流。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打响袁州区和袁州人品牌。

提高政府操作力。操作力是政府的基本功。在实际操作中努力提高抓重点的能力、提高破难点的能力、提高打造亮点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力争在工作中出新、出彩、出特色、出经验。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澎湃。袁州区已经迎来了高铁时代,正昂首阔步跨入发展的高速时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黄金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心齐劲足的大好局面,扎实走好每一步,奋力跨过每道关,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