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时期)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是袁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夯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五年,是化危机、破难题、促转型的五年。我们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从116亿元增至225.8亿元,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至27.6亿元,年均增长22.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2.2亿元增至79.6亿元,年均增长15.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97亿元增至233.2亿元,年均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0亿元增至171.9亿元,年均增长1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363元、5704元增至28423元、11360元,年均增长11.7%14.8%;直接利用外资从3114万美元增至5308万美元,翻了1.7倍;外贸出口从4941万美元增至1.9亿美元,翻了两番。五年的发展成就集中体现在五个“基本形成”:

——“三大平台”(1)承载发展的布局基本形成,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规划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医药工业园、22.5平方公里的机电产业基地成为工业转型发展的承载平台,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平整土地7500亩,建设标准厂房10000平方米、员工公租房1002套,修建主次干道38公里,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长达42公里的排污管网和110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工业园建成区面积从1.1万亩拓展至2.5万亩,入园企业从128家发展至239家,纳税额从4.5亿元增加到10.1亿元,连续五年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规划面积达23.5平方公里的袁州新城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宜春市袁州新城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通过,完成政府投资48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20亿元,建成项目42个,万民世贸广场基本建成,万达广场即将营业,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袁州大厦、东湖公园、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城市基础工程投入使用,徐田小区、下浦小区等安置房开工建设104万平方米、建成51.8万平方米、分房39.4万平方米,嘉晨东郡、帝泊湾等9个房地产项目建成68.7万平方米、售出44.8万平方米,现代城市雏形显现。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承载平台。园区企业从17家增至28家,投资额从1.2亿元增至13.7亿元,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筑巢引来金凤凰,五年来,“三大平台”成功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亿元以上项目123个、亿元以下项目363个,累计签约金额达646亿元,平台支撑成为袁州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大产业”(2)引领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驶入良性轨道。医药产业列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从22家增至5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9亿元,其中济民可信、科伦药业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机电锂电企业从16家增至67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4.9亿元,其中银锂新能源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从电机制造到整车制造的跨越。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商贸项目22个、完成投资49亿元,袁州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驻企业36家,网上交易额突破18亿元,增长25倍;个体工商户净增1.3万户,达到3.8万户。成功举办栀子花节等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创成立家成立家金牌农家乐5家,旅游综合收入达54.8亿元。油茶产业扬优成势,新增高产油茶基地13万亩,总面积达23 万亩,总产值达10亿元,顺利通过“中国油茶之乡”复核认定,成功承办全省油茶冬季管护暨整地造林现场会。青龙高科被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星火农林被评为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省级油茶产业科技园。同时,粮食、生猪、花卉苗木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有机、富硒、休闲农业、肉牛等产业后劲十足,被认定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

——城乡共荣共建的蓝图基本形成,特色城市展现秀美韵味。持续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的城乡建设,全区城镇化率提高8.8个百分点,达到53%。配合中心城区开展城市创建系列活动,获评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通过第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投资分别超20亿元的百尚城、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入驻袁州,城市改造征收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特别是快速推进了总投资50亿元、涉及2550户的全省最大的单体棚改项目----黄颇路(含下水寨)片区棚改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征收房屋4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7亿元,完成西村、三阳镇村联动建设,快速推进彬江镇村联动建设。投资2.2亿元的慈化“一江两岸”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近20亿元的宜慈公路、宜新公路顺利通车,基本完成洞宜公路(袁州段)(3)、跨铁路立交桥等通城道路,新修农村公路1400余公里。完成568个新农村点建设、212座病险水库和98座山塘除险整治。拆除“两违”建筑4万平方米,关闭取缔非法企业122家、养猪场122个,绿化造林26.9万亩,获批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村6个,袁州城乡建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变,折射出大气、秀美的绿色魅力。

——民生为先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幸福袁州结出硕果。五年来,累计投入119.5亿元保障民生,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2.7%。推进学有所教,投入5.1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46.3万平方米,建成袁州学校、翰林学校、画眉小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一小、四小、六小等9所学校。推进劳有所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1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050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6.1亿元实现了全区教师、医护人员、机关干部职工期盼多年的“同城同酬”。推进病有所医,累计改扩建15所乡镇卫生院,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巩固在95%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一升三降”控制目标。推进老有所养,新改扩建敬老院15所,居家养老袁州模式在全市推广。推进住有所居,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安置房12413套、125万平方米,建成8828套、88万平方米。推进脱贫攻坚,实施贫困村村庄环境整治项目322个,完成水库移民项目780个,累计减贫28691人,11个省级贫困村成功摘帽。推进平安袁州建设,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烟花爆竹行业在全省率先普及一体.化装药机,引线生产企业普及湿法制引经验在省、市推广,成功列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4),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信访“三无”区(5),综治维稳“一街一品”、“一乡一特色”惠民工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誉为创新社会治理的“袁州经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力,群众安全感极大增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获“国家一级文化馆”殊荣,连续四届获全市全民运动会金牌总数和总分第一。

——改革创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基本形成,政府施政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始终将改革创新贯穿政府自身建设的全过程,有力地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乡财税分配体制改革、乡镇街道考核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三资”(6)管理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举措,获全省七个系统企业改革工作(7)先进区、“三资”管理全省示范区、国有林场改革全省先进县等多项荣誉。自主创建低碳发展试验区,成功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五年来,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区、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荣获2011-2013年全省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县、2011-2013年度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荣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高标准建设行政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五年来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4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此外,人民武装、应急管理、物价、消防、统计、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台办、农机、保险、电力、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档案、宗教、气象、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区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得益于驻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市驻袁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袁州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不容忽视:经济总量偏小,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定差距。工业偏弱,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过低,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市靠后,工业各项指标与袁州面积、人口严重不匹配,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平台建设滞后,县域经济基础不牢,乡镇、街道发展滞后,整体实力大部分处于全市下游,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形势较严峻,部分机关干部对新常态还不够适应,作风、精神、能力等都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才见壮志豪情。“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全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正是考验政府经济运作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关键时刻。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袁州的人口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区位政策优势,以时不我待的拼抢劲头,开拓进取的胆识气魄,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不计个人得失,抢抓一切机遇,勇往直前,确保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根据袁州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8)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9),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10),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争先进位、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按照“东商、西农、南游、北工”(11)的空间布局,主攻“三大平台”、做强“四大产业”,致力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工业集聚区、商贸物流中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低碳发展试验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达376亿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分别达45亿元、28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达 span lang="EN-US">130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达4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达2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达8200万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5%,达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达434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达1759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永不停滞的改革精神,促进开放创新全面提升

大力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突破路径依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袁州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推进招商。以扩大有效投资为目标,推进招商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围绕“四大产业”,规划推出一批涉及制造业、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金融合作等高质量项目,建立招商项目库。对照重点产业、企业的区域布局,强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全民招商。抓住北京、上海等重要一线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的难得机遇,加强与转移企业的对接合作,有针对性开展上门招商、定向招商,力争到2020年,新签约项目50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0个,超亿元项目150个。

以更加创新的举措保障发展。健全项目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项目包装、融资、建设、协调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组建袁州新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投融资平台,推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和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积极落实“财园信贷通”(12)、“财政惠农信贷通”(13)、“科贷通”(14)等政策,聚集各方力量,全面支持我区重点产业、支柱企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争资争项水平,抓住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契机,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政策向袁州倾斜,全力打造低碳发展试验区,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确保每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以上。大力提升项目建设服务水平。推行四套班子领导领衔产业发展、挂点联系企业机制,协调推进红狮水泥、晶科电力、银锂新能源二期、丰顶山风电厂、京煤热电联产和热网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每年新开工项目20个、竣工投产15个。企业技术革新,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

以更加开明的姿态促进改革推进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袁州新城和国资运营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搭建权责统一、高效担当的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激发和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15),抓好“三单一网”(16)建设,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水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改革,进一步拓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的应用。全面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力争到2018年实现乡镇公交全覆盖。推进秀美乡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乡镇城管队伍全覆盖。

(二)以不甘示弱的追赶劲头,促进工业总量快速扩张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甩掉“工业弱区”的帽子。

培育一批支柱企业举全区之力,聚焦园区,强攻工业,实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实现五年翻番,分别达150家、250亿元、60亿元、30亿元,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投产企业分别突200家、100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600亿元、100亿元,上缴税金分别突20亿元、5亿元。大力扶持优质成长性企业,实行“百十一”亿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递增计划,推动济民可信成为百亿企业,科伦医械、丰日电气、金海新能源、银锂新能源、红狮水泥等5家企业成为三十亿企业,新增十亿企业11家以上、亿元企业20家以上,确保大海龟生命、井竹实业等10家企业挂牌上市。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培优做强生物医药和机电锂电产业集群。以济民可信、百神药业、科伦医械等生物医药企业为龙头,发展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疗物流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实现生物医药投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分别突破100家、400亿元、15亿元。以江特电机、银锂新能源等机电锂电企业为龙头,发展电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新能源汽车等机电锂电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大碳酸锂生产基地、中部地区知名的新型机电产业基地,实现机电锂电投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分别突破150家、150亿元、8亿元。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集群效应,努力培育1-2个工业产业新集群。

拓展优化发展平台。抓紧完善园区规划,确保2016年底顺利通过省级产业园验收,五年内建成省级重点工业园。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工业园区年均报批建设用地、平整土地各达2300亩,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建成区面积分别达18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45万平方米,推进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全覆盖,建成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医药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袁州水厂二期。大力健全园区功能,推动创新研发、创业孵化、职业培训和其他功能性服务向园区集聚,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争取产业工人突破5万人。

(三)以勇立潮头的争先态势,促进现代农业做优做强

突出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实现特色农业大区、精品农业强区的战略目标。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园区为平台,优势产业为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成立家级成立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示范样板园区,启动农产品加工区建设,推动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有机结合,园区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全力做强以油茶、花卉苗木、有机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引进发展加工、贸易、配送等相关配套产业。支持元博科技等油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青龙高科、星火农林等企业挂牌上市,完成袁州茶油原产地认证和证明商标注册,新增高产油茶基地17万亩,打造全国第一高产油茶大区。推进特色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新增花卉苗木基地3亩,打造全市花卉苗木主产区。抓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实现肉牛年出栏6万头。稳步推进“米袋子”工程,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食总产突破10亿斤。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超过80%

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全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00家、社会化服务组650家。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建成高标准农和标准粮田各6亩,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能力,确保耕地、林地流转率分别超过40%30%。积极推广农机应用,全区农机总动力达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2%

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抓好绿色有机、富硒农业发展,唱响农业品牌。以天台山基地为核心,打造全省一流的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飞剑潭有机鱼为龙头,打造赣西有机鱼产业基地。全区新认证有机食品130个、绿色食品60个,基地面积分别突破10万亩、20万亩,成功创建15万亩全国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所有“菜篮子”蔬菜基地通过“三品一标”(17)认证。研究出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实现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10万亩、综合产值8亿元。

(四)以头雁先飞的行动自觉,促进服务业扬优成势

不断放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突出产业集群与行业互动发展,激发消费潜力,拉动消费增长,着力打造赣西现代服务业桥头堡。

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高地。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借助“万达”品牌效应,引导中高端商贸物流产业集聚,重点打造金桥物流园、彬江高铁物流园,将宜新公路沿线区域打造成赣西第一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额超100亿元。以旧城改造为依托,加快建设百尚城、宜春商城等重点商贸项目,积极实施标准化市场示范工程。鼓励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在社区设立综合超市、便民消费店等商业网点,提升老城区商贸业档次和水平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42亿元、500万元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62亿元。

打造电商金融产业聚集地。全力推动香港寺库投资集团跨境综合电商产业园等项目落户新城,以袁州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万民世贸广场为依托,打造省级电商基地。大力推进“互联网+”,鼓励生物医药、机电锂电、油茶、有机农产品等行业发展电商业务,新增全区规模以上电商企业30家、电商交易额突破600亿元。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引进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新增金融机构11家,实现存贷款余额分别超840亿元和439亿元。

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热土。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开展袁州旅游年节庆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对飞剑潭水库、庄溪溶洞进行旅游景区开发。以西海温泉、丰顶山、湖冈台等景点为抓手,推进周边乡镇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镇。加大“袁州(18)开发建设力度,打造成集农业科普、民俗风情、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力推进禅宗、红色、农耕等文化旅游,挖掘整理传统民间文化遗产,深度包装开发袁州版画、竹福宴等民俗文化和脱胎漆器、竹编、苎麻加工等传统手工艺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到2020年创评国家AAAA级景区3家以上,新增省级AAAA级乡村旅游点5家、旅游产业村5个、精品民宿10家以上,全力创成立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江西省旅游强县。

(五)以攻坚破难的胆识担当,促进城乡建设扩容提质

通过组团式开发、整体性推动,实现袁州城乡大建设、大发展

高水平打造中心城。突出规划引领,尽快获批袁州新城东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引进有实力、上规模的大型商业项目同时,围绕高铁和万达商圈,科学布局基础业态,建设三甲医院、标准化农贸市场、大型停车场等生活设施。推进新城区开放式公共绿地建设,制定袁河、南庙河、新坊河生态水系永久规划,将震山(19)打造成精品运动游园,提升新城生态环境品位。做精做优袁州学校、宜春职教中心、文笔峰学校、宜春九中、省轻工技校、赣西三市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一批学校,争取宜春学院分校落户新城,将袁州新城南区打造成全市最大的综合教育产业园区。推进袁州新城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试点、地下综合管廊(20)和数字城管(21)建设,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确保袁州新城常住人口突破7万人。紧扣“三心一园”(22)的战略定位,把袁州新城建成中心城区最繁华、最宜居的商业洼地。积极配合中心城区开展城市创建和护牌,提升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完成黄颇路片区、老区政府片区、中山东路片区、商城片区等老城区改造项目。全力打造“市区一体、宜万同城”的龙头板块,力争全区城镇化率达58%以上。

高质量推进镇村建设实施“大城市”战略,推进湖田片区加速融入城市中心。以“小城镇功能化、中心村社区化”为目标,以慈化、三阳、西村、彬江等中心镇、镇村联动示范镇为基础,推进公交导向型(23)的集约城镇开发,建设一批卫星镇(24)、特色镇。加强集镇土地开发管理,提升运作效益。加快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镇规划区范围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宜新公路、宜慈公路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三二○工业走廊,合理布局商贸物流用地,明确沿线乡镇功能定位,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到2020年实现全区新农村建设点全覆盖。

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乡、城际路网结构,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县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新建三阳-庄溪、金瑞-文家市、楠木-飞剑潭等三级公路、环城东路、吉安遂川-湖南浏阳高速公路,将湖田-洪塘、金瑞-珠潭等道路升级为二级公路,320国道西村-宣风段升级为一级公路,确保全区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除险整治山塘600余个、新改扩建水库59座、改造危桥102座。进一步强化供电保障,确保建成慈化110KV、湖田110KV12个变电站。

(六)以猛药去疴的果敢气魄,促进生态环境全面优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并进

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狠抓源头管控,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控和项目环保准入,完成1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划定慈化、新田等12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地,关停保护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和污染企业,实现全区所有小(二)型以上水库退出承包养殖。坚持铁腕治理,落实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深入开展矿山开采和矿产品加工企业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新坊河污染整治,确保2018年实现植被基本恢复,2020年实现新坊河流域“天蓝、地绿、水净”目标。加强区域监管,建立重点区域环境保护在线监测平台,对医药、化工及污水排量大的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监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实行袁河流域、锦河流域等水源水质每年普检,不定期抽检重点水源地,确保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以上标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乡村风景林示范点,完成建设面积4万亩,新增省级示范点24个、市级示范点105个。进一步巩固封山育林成果,完成矿山复绿6000亩。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创建步伐,全面落实河长制(25),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彬江船坊、芦村双江等15个行政村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全力创建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依托袁上万绿色发展典范区(26)建设,创成立家级成立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4个,打造生态文明“袁州样板”。

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主动关闭退出煤矿9对,化解煤炭过剩年产能44万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直接焚烧。推广使用节水灌溉、生物农药等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七)以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袁州百万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全速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向贫困宣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综合采取产业扶贫、搬迁扶贫、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健康扶贫和结对扶贫等措施,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制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识别和退出机制,确保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保障民生事业投入,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完成7.2万平方米乡镇中心幼儿园、28万平方米薄弱学校建设改造,创成立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市中医院改扩建和妇幼保健院、皮肤病医院的整体搬迁、11家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和31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认真执行二孩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完成危旧房改造5000户。将拆违控违工作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鼓励货币化补偿,逐步推行先安置、后拆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安置办法,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75%以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新改扩建11个农村敬老院、15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网络申请低保试点工作,完善孤儿救助机制,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27)任务,确保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平安袁州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机制,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和源头化解社会矛盾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继续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构建中心城区“互联网+平台”(28),建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八)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全力塑造政府新形象

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挑战、安全稳定的压力、各种矛盾的凸显,不能回避、无可退缩,唯有迎难而上、迎头搏击,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光荣和辉煌!

大力建设实干型政府。倡导奉献精神,实实在在为袁州人民干实事,把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拼搏进取、干事创业的工作劲头。强化担当意识,勤于思考、潜心做事,尤其在危急、关键时刻,敢于主动作为。树立务实作风,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力戒空谈、力戒漂浮、力戒骄满,不在虚名、虚事、虚招上浪费时间,不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上浪费精力。

大力建设创新型政府。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昂扬锐气,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敢于颠覆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善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善于用合法合规又突破常规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把企业反映的问题、群众提出的批评作为镜子和试金石,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政府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

大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加快法治袁州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实现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拥护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快诚信社会建设,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协同机制。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29)执法监管,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

大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工作格局中部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凭制度用权、靠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围绕投资环境进行常态化整治,严厉打击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不断加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廉洁履职,着力防止各种消极腐败和特权现象发生。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超前的眼光、更加非凡的胆魄、更加智慧的运作,携手共创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袁州!

名词注释

1.“三大平台指工业园区(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袁州新城区。

2.“四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电锂电产业、高产油茶产业、现代服务业。

3.洞宜公路(袁州段):指分宜县洞村镇至我区渥江镇县道。

4. 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指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要求。

5.信访“三无”区:指该地区无进京重复越级上访、进京集体上访、进京重复非正常上访;无来省越级集体上访、来省非正常集体上访;无超期办结中央和省交办信访事项。

6.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7.全省七个系统企业改革:指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06月提出的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五大发展理念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1.“东商、西农、南游、北工:指东面沿宜新公路两侧重点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业,西面在宜慈公路沿线和西村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南面以新坊、南庙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北面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发展新型工业。

12.“财园信贷通”:指将财政专项资金集中使用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通过杠杆放大,支持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发放免抵押、免担保贷款。

13.“财政惠农信贷通”:指由财政提供贷款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的8倍,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的一种惠农贷款。

14.“科贷通”:指由科技部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科贷补偿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科贷风险补偿金的8倍,向符合条件的每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年期内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的技术开发贷款。

15.“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举措。

16.“三单一网”:指权责清单、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政务服务网上公开。

17.“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18.“袁州園”指坐落于西村镇的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9.震山:为宜春八景之钓台烟雨所在地,位于袁州新城北区下浦街道上社区,宜阳东路延伸段跨铁路立交桥以东,高铁站以南,面积约110公顷。唐朝状元卢肇撰写的《震山岩记》就镌刻在震山西麓的崖壁上,是宜春市最古老的题刻。

20.地下综合管廊:指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21.数字城管: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22.“三心一园”:指将袁州新城打造成宜春中心城区行政副中心、赣西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教育产业园的战略目标。

23. 公交导向型:指城郊周边村镇与公共交通相结合,促使村镇形态从低密度向更高密度、功能复合、人性化的“簇拥群”形演变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村镇建设模式。

24.卫星镇:指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合理分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在中心城市与乡村之间,起着承载辐射、转移、服务等诸多功能作用的小城镇。

25.河长制:指为保证河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污染治理的制度。

26.袁上万绿色发展典范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绿色发展新高度,完善顶层战略设计提出的战略部署之一,主要是以袁州区、上高县和万载县为主体,着力发展绿色产业,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27.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为解决有线电视无法通达的边远山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新服务。

28.“互联网+平台”:指在省内构建并率先启动“互联网+市场监管移动综合执法、食品安全监管、中心城区315公共服务体系平台”。

29.“双随机、一公开”:指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取产生,检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防止任性检查和人为干扰,减少监管部门寻租空间,让监管对象不敢心存侥幸。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