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1942日在袁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晓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袁州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的一年,也是经受考验并取得新成效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9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9亿元,增长10.2%;完成财政总收入36.26亿元,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9亿元,增长8.8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利用外资6819万美元,外贸出口2.77亿美元,分别增长9.1%13.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892元和14669元,增长8.05%9.27%

——经济增速持续走在前列2018年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市第一位,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市第二位,增加值增速排全市第一位,利润总额增速排全市第二位。财政收入增幅排全市第二位。外贸出口全年任务进度排全市第三位。

——民生保障持续走在前列获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2018年度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优秀县、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荣获全市建设“三个中心”工作综合先进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先进区。医改工作综合考评列全市第一位。累计投资117.11亿元,牵头实施了中心城区17大类65个民生项目,全面完成3.3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开放创新持续走在前列袁州工业园区正式获批省级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省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江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市决战工业综合先进县,农业农村工作综合先进县,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器械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先进单位。“宜春大米”获批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列全省7个区域品牌项目榜首,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产品金奖。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区。顺利承办首届全国林业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飞剑潭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第二届“新制造、新技术、新融合”技术论坛、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座谈会、全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封面文章报道。天然林保护工作创新举措先后9次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构建打印产业新生态的做法先后2次被《人民日报》报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总量、提质量,产业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加快赶超。深入实施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增长2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8.7亿元,增长18.1%。实现工业用电量6.3亿千瓦时,增长34.0%。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增长19.1%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增长4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申报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1项目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家,获批省级研发平台3个、市级研发平台1个、市级自主研发项目2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000万元。申报专利2089件,授权专利1106件,分别列全省第三位、第七位。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投入真金白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全区粮食总产48.25万吨,粮食产量稳中有升。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新增高标准农田4.2万亩、人工造林3.6万亩、高产油茶1.8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1万亩、脐橙基地8600亩、花卉苗木基地8000亩,耕地流转面积新增7.53万亩、林地流转面积6.6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家庭示范农场5家。

现代服务业提速增长。新增第三产业规上企业46家,位居全市第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成功开展“一月一节庆”的袁州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禅月印心”音乐晚会等大型旅游活动及推介活动,获评2家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占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创建4家省AAA级乡村旅游点,全年接待游客1975万人次,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184.3亿元,增长28%。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光大银行、鼎和保险和太平保险3家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农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65.22亿元、增长5.15%,各项贷款余额达123.57亿元、增长13.14%。袁州电商基地入驻企业60余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增长10.2%。袁州电商平台在18个原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点,全年销售贫困户农产品突破180万元。供销改革不断深入,全力抓好惠农服务中心建设,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突破70亿元。

(二)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区上下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抓招商、上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总量扩大、效益凸显、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区外出考察企业项目361批次,接待来袁考察客商150批次,新签约项目142个,签约资金362.64 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70个,分别增长8%27%。全年共举办3次工业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新开工重大项目52个、竣工32个。

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28省市大中型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156.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5%。配合明月山机场扩建、四方井水利枢纽、教体新区、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全区共争取上级项目建设、救灾救济、转移支付等各类资金23.86亿元,其中争取建设项目206个,到位资金14.7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20个,项目资金2.7亿元,增长69.8%

园区建设势头强劲。坚持以“亩产论英雄”​(2),研究出台《袁州工业园区二次招商管理办法》。标准厂房建成21.3万平方米,新启动20万平方米,已有21家企业顺利入驻。投资3.1亿元的医药工业园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对接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均全面完工。平整土地2400亩,盘活用地1150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7480亩。袁州工业园顺利通过环评规划。

(三)持续化顽疾、强整治,城乡更加美丽宜居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袁州新城、古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顺利获批,南庙、西村等7个中心城区范围乡镇全面完成总规修编,规划管理取得新的突破。启动全区7条垃圾分类示范线路建设,逐步覆盖至50%的中心城区建成区,垃圾分类迈出新的步伐。以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新组建17个城管大队,顺利承接市级下放的各项对应职能;以环城西路沿线、建材大市场、宜春商城、中心城区水源地、城南片区污水管网整治提升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五治”3专项行动,投入1.26亿元,拆除钢架棚、违规建房等建筑5071起,面积达43.68万平方米,整治违规摊点3.8万余处,新建或扩建停车位1790个,治理扬尘污染435起,裸土绿化97.4万平方米;12345投诉城管案件处置率达100%,违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接管城南工业园区,扎实推进园区企业退城进园工作,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楠木、慈化、新坊等3个乡镇完成了总规修编,慈化镇新塘村、新坊镇花桥村等27个行政村庄规划完成方案修编,25户以上自然村庄规划编制完成459个,全区规划覆盖进程进一步加快稳步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投入6亿元,打造示范带73公里、示范点17个,建成新农村点562个。大力推进“厕所革命”4,建设农村公厕107座。启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全区22处垃圾压缩中转站全面投入使用,村庄卫生环境极大提升。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建设,升级改造县道130.5公里,拓宽乡道村道106.8公里,改造危桥24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222.7公里道路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旅游公路建设持续推进,湖田-洪塘、中村-葛布头、彬江-下浦连接线等旅游公路均已开工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七种发展模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68个,新增63个收入5万元以上村。

污染治理精准发力。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两气”(5)、蓝天保卫战夏季攻坚和蓝天保卫战冬春季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区PM2.5平均浓度达到39ug/ m3,下降11ug/ m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3%。大力开展袁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完成袁河流域25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新建5个袁河污水可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站;全面启动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区所有乡镇实现生活污水终端处理全覆盖;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停禁养区养猪场414家,改造60家;完成20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等,全区断面水质维持在Ⅲ类水标准以上。全力推进新坊瓷土矿山开采企业综合整治,企业数量由曾经的76家整合到30家,恢复矿山植被1300余亩;完成工业园区周边土壤监测,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有序推进。

(四)切实增福祉、促和谐,民生保障加快改善

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9亿元,深入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行动,成功脱贫3748人,退出省定贫困村6个,实现贫困村全面退出,年度减贫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由1.1%降至0.74%。全面启动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脱贫解困对象精准认定逐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理不孝行为、不正之风”专项行动,树立了脱贫攻坚的正确导向。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福利、医疗救助、优抚、救灾救济等资金2.2亿元,惠及群众76.8万人次。完成中心城区及三阳、湖田、彬江、南庙4个乡镇被征地农民认定工作,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10340人。投入7.5亿元,建成文笔峰、黄颇、康诚、金桥、渥江等5所小学,改扩建新康府等2所学校。新建成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新改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个,完成楠木农村敬老院改扩建,新建“宜养我家”6个。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执法与服务”(6)平台,有效保证了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安全。开展“绿色社区·美丽家园”(7)创建工作,成功创建7个示范社区。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8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500人,发放创业贷款1.98亿元。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全区5034名农村留守儿童、151名困境儿童无一人辍学、脱离监护。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批全市尊师重教先进县,全区教育系统共有25个单位、28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顺利推进“普庵咒”佛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新增袁州明城墙砖窑址、湘鄂赣小洞遗址群等4处省级文保单位,“袁州叶脉画”列入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成功推进“袁州区版画之乡”入选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水江、芦村、辽市、渥江等卫生院完成改扩建或整体搬迁,6所乡镇卫生院获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区新增中国好人榜好人5人,中国好人榜人数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8),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深化平安法治袁州建设,切实加强“法律明白人”(9)培养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打击技术开锁入室盗窃犯罪工作得到公安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抓好基干民兵训练,组织民兵骨干等参加“宜春精武-2018”群众性训练竞赛取得全市第一。圆满完成年度新兵征集任务。

(五)着力提效能、优环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各项改革加快推进。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58项。实施医药工业园简政放权改革试点,首批下放事项107项。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为企业减负3.68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国投集团1+6投融资体系,取得2A评级,在全市率先获批8.5亿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五证合一”(10)、“一照一码”(11)营业执照分别办理7338户、2.2万户。新发展各类企业3066户,注册资本138.38亿元。开展“星级文明诚信商户”(12)创评暨“诚商信贷通”(13)活动,评选星级并授信商户153户,共发放贷款37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退出危旧房、空心房、违章房和“一户多宅”(14)等房屋7283宗,面积59.8万平方米;楠木等乡镇在有偿使用、择位竞价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建成公益性墓地28个、骨灰堂2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和政务环境,实行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420次,政府类和企业类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3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组建并正式运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转办推送系统覆盖全区范围,办结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6820件。加大企业金融扶持力度,通过“财园信贷通”(15)、“财政惠农信贷通”(16)、财政担保、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为308家企业获批银行贷款8.88亿元。国投集团筹资4亿元,以基金、可转债、增持股份等形式支持区属重点企业发展。

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区政府议事决策规则。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件,办结9件,办结率100%。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提案93件,办结率达100%。启动建立“互联网+监督”(17)新模式,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着力推进审计全覆盖,完成审计项目143个,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8.3亿元,收缴违规资金596.42万元,移送案件线索12件。

此外,应急管理、物价、消防、农机、档案、史志、统计、台办、外事侨务、工会、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电力、气象、防震减灾、科协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市直各部门的巨大支持,是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鼎力帮助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安全稳定等领域工作还任重道远,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中心城区“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面对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坚决落实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和市委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围绕“领跑袁上万,追赶丰樟高”总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迈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的坚实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入新动能,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力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主导产业,以产业链上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以及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开展精准定向招商,紧盯项目落地,着力招引产业龙头和区域总部项目。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在外袁州商会的沟通交流,策划筹办好袁商大会、医药产业论坛、锂电产业论坛等专题活动。力争新引进各类项目120个,其中工业项目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和项目包挂机制,明确时序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力争全年工业项目新开工50个、竣工50个。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以实施创新驱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新批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力争新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突破2200件、1200件。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充分发挥袁州籍在外人才多的优势,打好招贤纳士组合拳,吸引更多的袁州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争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5家,辅导备案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2家,省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鼓励挂牌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再融资、发行债券等渠道募集资金,充实资本实力,做大、做强主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承接好中央、省、市赋予袁州的试点示范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放管服”18改革,动态调整精简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网上平台服务,全面推行“错时延时服务”19和“双随机、一公开”20,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真正做到利企便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力争获批中央和省市预算内投资3亿元以上。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国投集团1+6+N投融资体系建设,强化经营业绩考核,加快推进实业转型,做强做实矿产资源开发、商业房地产、建筑施工、酒店、金融服务、资产经营、园区配套等7大业务板块,增强平台投融资能力。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消灭空壳村53个,新增收入5万元以上村63个。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自愿、依法、有偿”流转,力争流转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新增市场主体3000以上。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加大公益性墓地建设和“三沿六区”21散埋乱葬坟墓的整治力度,全面提升火化率。深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培育新结构,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紧扣“四年翻一番,决战工业八百亿”目标,深入实施“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园区”(22)计划,力争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350亿元、60亿元、150亿元。加快“三群两谷一带”(23)建设,着力打造以宜联科技为龙头的智能打印特色产业园。持续推进济民可信、尚林电子、海量动力等重点企业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利润12亿元,分别增长17%21%;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2家以上实施园区提质工程,通过新建、盘活“僵尸厂房”24等方式,新增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医药工业园和机电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500亿20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5亿元加强企业招工服务,继续开展“春风行动25、“就业援助月”26等活动,解决企业招工难题。强化园区用地保障,确保工业园区报批建设用地3000亩、土地开发3500亩、消化处置批而未用土地4000亩。完善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持续抓好二次招商,清退“僵尸”企业,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做精做特现代农业。力争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48.2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05万头,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8000亩、脐橙种植基地1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并创建2个连片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示范点。做强富硒文章,新建富硒农产品基地5万亩,其中富硒油茶基地1.5万亩,力争“宜春大米”订单面积达30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5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50个,力争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启动飞剑潭水库、上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农业示范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年内获批;全力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准备工作,力争顺利通过;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力争新获批1家以上。加快农业争资争项工作,重点做好2020年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申报工作。

做优做活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推进袁州科创基地筹建工作。加快旅游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抓好状元湖、丰顶山、庄溪溶洞、飞剑潭、北坛古村等地资源开发,丰富禅农庄园、月都花溪谷等景点的旅游业态,全力打造彬江黄花洲民俗村,使之成为全区旅游村组改造样板。继续打造袁州旅游年节庆品牌,推进“全国武术之乡”的建设,力争新增国家AAAA级景区1个、省级AAAA级乡村旅游点1个、AAA级乡村旅游点2个以上。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争农贸市场综合环境符合文明城市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10亿元。

(三)打造新面貌,提升绿色发展承载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推进古城核心区棚户区改造,对棚改拆除区域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打造王子巷-大坪里历史文化街区、春台文化公园、灵泉池历史公园等项目,展现袁州古城特有风貌,重塑古城历史荣光。加快推进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1.5万套,完善中心城区道路、桥梁、学校、文化体育设施等1771个重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嘉豪花苑等在建“三限房”27项目,确保群众早日实现“出棚进楼”28。启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13条老旧街区改造提升,打造5处精品街区。

拓展镇村宜居功能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500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完善村庄内部“七改三网”29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公厕106座。持续推进“大棚房”30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加快农村宅基地改革,实现农民建房规划管控全覆盖。着力提升镇容村貌,以乡镇为基本单元,推行网格化建设,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继续协调推进宜井遂高速、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国省干道、旅游公路建设,完成改造县道100公里,拓宽改造村道窄路50公里,改造危桥12座,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0公里。大力支持慈化区域中心镇建设,全面启动赣湘边区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污染天气管控,确保中心城区PM2.5年浓度均值控制在39ug/m3以下,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巩固畜禽养殖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大力推进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工作,确保持续改善我区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林长制,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开展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完善好全区“林地一张图”31。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强化固体废物监管及化学品污染防控,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现PM2.5监测设备辖区全覆盖,在袁河建设9个水质监测站点,完成袁州区环保监测站平台建设。

(四)谱写新篇章,凝聚和谐发展向心力

织密脱贫保障网。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32,确保5140名贫困人口脱贫。着力巩固脱贫成果,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完善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教育帮扶、基本住房安全保障等脱贫解困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健全公共服务网。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3.37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宜春九小、实验小学等8学校;完成教育城域网和7所智慧校园建设,专递课堂覆盖率达50%;加速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城区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尽快完成下浦中心幼儿园、区第二幼儿园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抓好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稳步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33工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袁州区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建设,打造好一批文旅融合的现场展示点,力争“普庵咒”佛教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创成立家及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新建4个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双拥优抚安置水平,健全和完善退役军人维稳工作机制,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下更大力气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启动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全力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筑牢社会安全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高危行业企业关闭退出力度,力争关停煤矿4对、退出产能16万吨/年以上,退出烟花爆竹企业20家以上。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力争全区生产企业达到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要求。改进基层治理方式,完善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多元化化解机制,争创全省信访“三无”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34专项斗争,杜绝强揽工程、非法阻工等现象发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雪亮工程”35建设,巩固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专项整治成果,确保顺利“摘帽”。持续提高征兵“五率”36,扎实抓好役前训练,力争征兵质量效益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五型”37政府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全力建设忠诚型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38),坚定“四个自信”(39),践行“两个维护”(40),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折不扣地为百姓做实事、干好事,确保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袁州落地生效。

(二)全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等问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大力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袁州各项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双优双创”活动,全力聚集创新人才,聚焦聚力推动袁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全力建设担当型政府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精神,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区政府领导和政府组成部门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进工作。加强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成效的跟踪评估问效。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相结合,在推进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中树立正导向、激发正能量、释放正效应。

(四)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把服务作为政府的天职,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审批效率,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优化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环境,着力在增强政策可及性、提升企业获得感上下功夫,力戒政策举措落地难、入企帮扶不务实、解决问题不及时等现象,在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中展现政府新作为。

(五)全力建设过硬型政府。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法治建设,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重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推进审计全覆盖,自觉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常态化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袁州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刻,我们肩负着再现袁州历史荣光的重大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袁州接续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双千计划”指江西省2018年制定的人才引进培养目标,即未来五年内,面向省外和国(境)外,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优秀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省内重点培养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2.“亩产论英雄”:指以亩均税费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从而奖优汰劣,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五治”:指治违、治乱、治脏、治污、治差专项行动。

4.“厕所革命”:指政府对城市、农村等地区厕所进行改造、完善的一项举措。

5.“四尘三烟两气”: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工业废气、燃煤锅炉烟气。

6.“互联网+市场监管执法与服务”:指为解决跟进、追踪食品药品、餐饮、特种设备等行业监管难题搭建的智慧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全领域网络自动化监管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无缝监管新态势。

7.“绿色社区·美丽家园”:指按照组织体系规范化、平台建设标准化、办事服务便捷化、协商议事制度化、居民活动常态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六化”标准,努力打造一批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城乡社区。

8.“一岗双责”:指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负责。

9.“法律明白人”: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家庭中有一定威信,具有一定法治意识和文化水平,能够自己学习法律并且带动他人学习法律的人员。

10.“五证合一”: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

11.“一照一码”:指简化企业登记注册的手续,由原来五个证变成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星级文明诚信商户”:指根据商户的文明经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商户。

13.“诚商信贷通”:指通过市监部门、商会、工商联、金融单位等互动合作,依托文明诚信星级评定,对不同等级“星级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支持优惠政策,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将个体工商户的信誉资产变成创业资本。

14.“一户多宅”:指违反《土地管理法》“一户一宅”规定,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一处以上宅基地,或者其宅基地的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15.“财园信贷通”:指将财政专项资金集中使用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通过杠杆放大,支持企业申请获得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一年期内的流动资金贷款融资模式。

16.“财政惠农信贷通”:指由财政提供贷款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的8倍,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年期内的一种惠农贷款。

17.“互联网+监督”:指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把民生项目、到户资金、民生资金分配、扶贫资金、精准脱贫、精准识别纳入监管范围,并将项目资金实施使用的来源、去向、过程、投诉等方面信息收集,进行网上全面公开,实现民生项目资金网上全面监督。

18.“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9.“错时延时服务”:指与企业和群众办事密切的办事窗口,在工作日中午实行延时服务,在双休日及节假日提供错时预约服务。

20.“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1.“三沿六区”:指铁路和县级以上公路主干线沿线两侧可视面、河道两侧沿线和城镇建成(规划)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22.“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园区”:指培育出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使袁州工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23.“三群两谷一带”:指机电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纺织鞋革产业集群、亚洲锂谷、中国药谷、绿色食品产业带。

24.“僵尸厂房”: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企业所闲置的厂房。

25.“春风行动”:指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当地扶贫、工会、妇联部门,为农村转移劳动力,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举办专场招聘会,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6.“就业援助月”:指由各级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当地残联,为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残疾人员、贫困劳动力提供针对性的援助服务,努力帮助其实现就业。

27.“三限房”:指对“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用地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含商住)项目,在商品住宅销售及转让过程中,采取限房价、限对象、限转让等措施。

28.“出棚进楼”:指搬出棚户区,住进新楼房。

29.“七改三网”:指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建设电网、广电网络、互联网络。

30.“大棚房”: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进行的非农业建设。

31.“林地一张图”:指森林资源发展变更矢量数据库的整合图。

32.“十大工程”: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生态保护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

33.“互联网+医疗健康”:指为解决我区影像诊断专业技术短缺的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开展的远程放射诊断服务。

34.“扫黑除恶”:指打击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

35.“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36.“五率”:指征兵工作中报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择优率、退兵率。

37.“五型”:指建设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38.“四个意识”:指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9.“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0.“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